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德育之窗 >> 国旗下讲话 >> 正文
养成阅读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9-03-19】【作者:许玉叶】 【阅读: 次】【关闭窗口】

2019.3.18第5周国旗下讲话

养成阅读好习惯

林萍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关于阅读的。真正的阅读,应当是静下心来仔细咀嚼其中滋味,与文中人物、与作者心灵沟通,在阅读中体验人生百态,从中获取趣味。

尤其是阅读经典,对培养人的文化气质,拓展人的精神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成为一个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视野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在传统“经史子集”中读上一经、一史、一子、一集,再读一部古典小说以及若干部现当代名著,还应读一部名著。总之,就是以本民族经典为主,兼顾外国经典,精读一些具有理性精神、道德力量与审美情怀的人类精神读本。

在中小学阶段,我们最需要培养的是阅读兴趣,要拥有适量、适时的阅读,而不是大量超前的阅读,囫囵吞枣未必能吸收。

(4)我们在强调共同阅读一些人类精神读本的同时,还要明白,阅读也是个人的修行,是能够自由选择的个体行为。老师们可以提供一个最低限度的阅读书目,最好不要超过二十四本这个数量不要嫌少,倘若一生有二十四部经典伴你前行,内心已然充实,何况,中学毕业后还要读书。

(5)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内心深沉、丰满,对人生与世界有一种反思与探求精神。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精读、研读,而不是泛读、快读。我们应会慢读,沉浸阅读、专注阅读,不要过多添加阅读任务,以免干扰阅读过程。考虑到同学们还处于未成年,在阅读“四书”一类古典时,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研读,为学生作文字与意义上的必要疏解。

在我看来,现有的语文教材主要以单篇诗文的形态构成,无法承担阅读整部经典的教学任务。而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当是整部经典的阅读。在语文课之外,每学期只读一部经典,师生一同研读,读上一学期,重在疏通字句、把握精义,没有作业,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期末只作简单测试,也许效果更好。

有了阅读的好习惯,也许此生你我可以更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