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德育之窗 >> 国旗下讲话 >> 正文
《国之殇,未敢忘!》---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国旗下讲话
【发布时间:2022-12-13】【作者:许玉叶】 【阅读: 次】【关闭窗口】

莆田四中2022-2023学年(上)第15周国旗下讲话

《国之殇,未敢忘!》

莆田四中  陈悦菡

同学们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国之殇,未敢忘!》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古都南京沦为人间炼狱,三十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血流成河,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灭绝人性、泯灭良知的残暴罪行之一。这一惨案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两个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明天就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85周年祭,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永恒的国殇。

我们之所以念念不忘,是为了抵抗遗忘我们之所以将这段沉痛的历史,融入血液里灵魂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黄皮肤的民族,终于在屈辱中站起来了,她挺直腰板,高抬头颅,终于扬眉吐气了。

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今天,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就在不久前刚刚闭幕的二十大上,我们党更是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内容写入党章。

今天,我们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而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也要深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希望同学们,勿忘国殇,珍爱和平,以吾辈之力,守护盛世中华。

                                                                            202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