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德育之窗 >> 学习培训 >> 正文
送给班主任的27个教育小故事(续)
【发布时间:2016-12-27】【作者:许玉叶】 【阅读: 次】【关闭窗口】

送给班主任的27个教育小故事(续)

18、说禅

有一位年轻人找到一位著名的禅师,想跟他学禅,禅师开导他很长时间,年轻人还没找到入门的途径。有一天,他当着徒弟面倒水,杯子满了,茶水溢了出来,他还在倒。弟子很惊讶,提醒他水倒不进了。他说:是呀,杯子满了,水就倒不进了;而你呢?用成见把自己的脑子塞得满满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要想学到禅的奥妙,就必须把头脑腾出空来,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杂念清除出去。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如果一味地以书本为威权,让过多的、无用的、甚至可能错误的书本知识充斥我们的头脑,就会限制我们接受新的东西,限制我们的思维。

我们的教育,应该在教给学生所需的书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书本知识保持一种客观清醒的认识,能够读书而不为书累,达到这位禅师就是要弟子心灵时常处于虚怀若谷的清净状态,达到辛弃疾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的境界。

19、你有多少时间思考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身边有一批学生,其中有一位非常勤奋,每天早晨5点起床进实验室,中午在实验室吃自带的饭后又接着干,到晚上10点才回宿舍休息。众学生羡慕他的精力,老师们都夸他的勤奋,然而,这位学者却有点担心。有一天,学者问这位弟子:你每天几点进实验室?”“早晨5点。”“中午休息多长时间?”“不到1小时。”“晚上几点回宿舍?”“10点左右。”“哪你有多少时间思考?学生无言以对。这就告诉我们:光做不思考、光学不思考,永远也不会有所进步,有所创新!

20、木偶小孩

有一则童话,讲的是在木偶剧团里,一个木偶逃跑了,导演又气恼又着急,发动人们四处寻找,结果错把一个小孩当作木偶抓了回来。因为这个小孩特别听话,马路上路口处的信号灯坏了,红灯总是亮着,而绿灯一直也不亮,这个小孩站在路口处等绿灯,半天就是不走。导演试了一下,发现这个孩子确实比真正的木偶还听话,后来,他加入剧团,成了一个非常受观众欢迎的木偶明星。

童话中的木偶当然是经过夸张的艺术创作之后的一个典型形象,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受欢迎的木偶明星一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常常为其制造生产出的听话、顺从、遵守纪律和规则的产品而满足自豪,却不知我们已有多少缺乏个性和独立性、失去灵性和活力的孩子。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推崇的是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强调的是教育的整齐划一。为此我们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育方法,同样的评价标准,要求、衡量着智力、爱好、兴趣和经历、基础迥异的学生。

21、女儿的作业

有一次经我检查过的语文卷子错了很多,不仅是家人,我也开始对我的语文程度怀疑起来。有两条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教师判错;还有一条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教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一了,不知错在哪里。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第二条就是惟妙惟肖。这真让人吃惊,我不知道在这儿有什么区别。按新华字典字第三个义项就是同时、同样、一起的意思,并举例同心一词。该用同心协力时用齐心协力谁能说这是错了。女儿说:不行答案是同心协力,其他当然就错。真可怕,语文什么时候变得比数学还要精确了。中国语言之丰富,词汇之多,所谓同义词、近义词,相应的不止一条,怎么就会只有一个答案呢?再说第二条,我觉得按照题目的意思,栩栩如生甚至不比惟妙惟肖更为准确,如生比,哪一个与逼真这个词接近呢?关键还不在此,把对的说成错的,就不仅是误人了,实在是害人!还不止害一个人,而是害了一代人!甚至还要害到几代!实际也是这样,我反复怎么说两条都没有错,女儿也不信,她视教师为绝对权威,老师的标准答案为圣旨。女儿把她原本活跃、灵动的心收了起来。从她心里把那两个词赶出去了,她将接受别人给她的不行,来谨慎地使用词汇,她以后可能会像收音机一样的说话。那天,她按老师的要求把那错的又抄写了十遍。我那一刻心里只有一个词——残酷!

22爱之链的故事

一个小学生讲道:

我们的爱之链活动是在班主任周老师的倡导下开始的。在活动发起会上,她表情庄重而且充满感情地说:世界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然而,所有的美丽都是用爱营造出来的。假如生活没有爱的存在,假如我们没有足够的爱心,那么生活将不再美好,世界也不复美丽!请大家多献出一些爱心,让我们用爱把生活装点得更美丽吧!于是,我们每个人在周老师那里领到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我们帮助您;也请您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我们不断地把卡片传递出去,我们班里也涌现出许多帮助残疾人、辅助孤苦老人的事迹,我们觉得生活无比充实,心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满足。

一次我去书店,下楼时不慎摔了一跤,脚崴得肿痛难忍。一位叔叔迅速跑过来,把我送进医院。他为我挂号、拿药,并用电话通知了我的父母。当我父母赶到医院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却微笑着从衣袋里拿出一张与我们送的一模一样的卡片!我含着热泪接过那张卡片。周老师知道后说:我们付出爱与我们得到爱的时候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把这条爱之链连接得更长些吧!

周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她爱我们,又教会我们去爱别人。

23、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一个老人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请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

在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

问到初中同学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学习后进的学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老师的批评;

当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会回答的问题;

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面面相觑,用求救的眼光瞟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良久,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

某日看电视里的《东方儿童》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孩子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

……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错误的。当节目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云云……整个节目顿时失去童趣,直到最后主持人也没有对孩子们的想象力给予褒奖,这使我很为说出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的孩子担心,担心他那无比宝贵的想象力,会被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用一个胡萝卜素就轻而易举地涂抹掉。从某种角度说,正是正确答案蚕食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只是急于将现成的答案告诉我们的孩子。其实象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性东西,他们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的。实在没有必要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来作为了解常识的代价。我们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老师考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个学生说:雪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化了是春天。

老师说:错。答案是泥水。

有这么一道考题:秋天到了,树叶。

学生写树叶红了树叶绿了树叶飞舞等都为错,因为书上是树叶黄了

活泼造句,只能造小朋友活泼小鱼在河里活泼地游来游去小河里的水很活泼都是不对的。

——对教育而言,读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

24、让学生敢说我不懂

我去听一位教师的课,课讲完了,老师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的,一位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就缩回去了。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他温和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孩子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孩子大声点儿,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很耐心地又讲了一遍,最后对这位学生说:请坐,以后要注意听讲。

下课后,我把老师和这位学生请进了办公室。学生小声说:校长,我以后上课一定要用心听讲。我对他说:孩子,今天请你来是要表扬你,你敢说真话,不懂就问,这是很了不起的,今后要理直气壮地问,不懂就把手高高地举起,你说对吗?这位学生惊奇地看着我,又看了看老师。老师点了点头,孩子高兴地飞奔而出。这位老师若有所悟地说:我还以为自己很耐心呢!现在明白了,学生好不容易敢举手说不懂的勇气,却被我今后上课要用心听讲永远地吓回去了,他以后一定会加入全班昕懂了的行列。

——我们要求老师首先教会学生说我不会我不懂我有不同想法;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我们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表现自我。

25、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材

一位聋女的父亲,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他本人也成了聋儿学校校长,并创建了赏识教育去。他这样说——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在《幼儿才能开发》一书中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要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材。

为了唤起女儿生命中的无限潜能,我让她找到自己是天才的感觉。由于早期识字,女儿特别喜欢读书,如醉如痴,爱不释手。每当女儿因看书而耽误了吃饭睡觉时,我并未将书没收,而是无限激动地对女儿说:天才儿童行为第一条就是看书津津有味,忘记了吃饭睡觉,你就符合第一条,你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女儿眼睛一亮,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女儿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女儿8岁时,为强化女儿天才的感觉,我郑重地问女儿:你想不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别说残疾孩子,就是健全孩子也没有人会背!你敢不敢背?女儿干脆地回答:好!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千辛万苦也未必能背得出来。而我是用赏识教育法,不断鼓励,不怕失败,让女儿感到快乐、陶醉、狂欢,把她的潜意识充分调动起来。我把一千位数编成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她一天背一百位,刚开始背一次需要二十分钟,到后来五分钟就够了。

背出小数点后一千位,创造了世界之最。生命的潜能令人叹为观止。我激动地对女儿说:太了不起了!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爸爸真是太高兴了!

用这样的方法,使女儿在小学跳了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奇迹出现后,我用这套方法培养了一批早慧聋童。接着又把这套方法让健全儿童分享,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的命运。

26、逼学生提问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我说:这篇课文是我学还是你们学?学生们答道:我们学。我又说:一般不懂才需要学,不懂才需要问,既然你们没有问题,我就没必要讲了。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

课文学习的进步并不是老师,而是自

经过这样一,学生们都能提出一些问题。我教《故乡》时,学生们共提了八十二个问题。我还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的?三是为什么这样写?四是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便已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了,但怎样解答问题,他们往往寄希望于老师。我不急于立即给予解答,而是鼓励他们继续思考、研究、切磋,让学生在体验思考乐趣的同时,享受思想的成果。

例如,我讲《孔乙己》一课:

师:(介绍完课文背景)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A: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鲁镇的柜台和别处不同,是当街的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

师:这位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B:我想为了说明鲁镇独特的习俗,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环境,这也属于环境描写吧。

师: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C:老师,第一段为什么要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师:好,谁来帮他解答?

E:这是为了说明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

F:不对,我想应该是间接说明孔乙己生活的年代,因为读者从小说后面的落款日期“1919就可以大体推断出那是上世纪末发生的事。

师:好,出现不同看法了。同学们想想哪个意见更有道理?

师:最后孔乙己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地走去了。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自已的读后感。

生: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生:我想用鲁迅的话来概括一般社会对穷人的凉薄

生:一个无望的人和一个无望的社会

27、找回了自尊和自信

飞飞是个典型的厌学孩子,他从厌学到厌学校,发展到后来动辄与同学打成一片,结果成了学校里人人讨厌的坏孩子。回到家里,一塌糊涂的学习更招来父亲的饱打,飞飞已麻木到哭也哭不出来的地步。

寻常的钥匙打不开不寻常的锁。对飞飞这样的孩子,在人格上要平等对待,必须用教婴儿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来感化他。

有一次,他狂风暴雨般地把桌子、凳子和柜子全移了位,尽管同学们也活泼有余,还是被飞飞惊呆了。飞飞高高地站在桌子上,一副谁也不怕的表情。老师却用柔和的声音对有些愤怒的同学们说:飞飞发脾气肯定有他的理由,我们相信他会把桌椅归位的。现在我们出去玩一下,让飞飞同学冷静一下。

当老师半小时回来后,发现一切都归复原位了。三天后,飞飞旧复发,老师却表扬了他,说:飞飞有进步,上次移动了桌椅、书架,这次却只推倒了桌子,大家是不是该给他鼓掌呢?同学们热烈鼓掌。飞飞很不好意思,立即把桌子扶好了。飞飞第三次发脾气,恰好在阳台上,老师又一次表扬了他:飞飞怕影响大家学习,而跑到阳台上发脾气,这是一大进步。

在老师一次次给面子、给台阶中,飞飞渐渐地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找回了自尊和自信。飞飞完全变了,在一次晚会上他表演节目:我要上学校,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我喜欢背书包。

 

莆田四中政教处

201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