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教学科研 >> 教科研动态 >> 正文
【教研动态】莆田市全学段全学科阅读暨核心素养进课堂读•思•达教学改革地理学科研讨活动(莆田四中现场会)
【发布时间:2021-04-06】【作者:ylq】 【阅读: 次】【关闭窗口】

   

41午,莆田市全学段全学科阅读暨核心素养进课堂“读·思·达”教学改革地理学科研讨活动在莆田四中自动录播教室如期举行。莆田市进修学院全学段全学科阅读两位指导专家、莆田市进修学院两位地理兼职教研员、荔城区进修学校地理兼职教研员、莆田四中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全市试点校教师;研讨活动特邀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刘恭祥老师莅临点评。本次教研活动以莆田四中陈超、莆田二十四中龚燕钦两位老师高三复习教学观摩课拉开帷幕,随后由专家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分析点评。


   陈超老师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学生的研学,设计了一节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读思达课堂。整合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柄村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去针对文字材料,大胆设计题目,然后讨论如何解答。整个过程体现了阅读、思考和表达,学生在命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应用材料,该怎么回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三学生已较好地掌握地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但是在高考题的新情境下,学生往往缺乏清晰的分析思路和演绎推理的能力,甚至可能出现无法破题的情况。面对非选择题中的过程描述类题目,部分学生还未较好地掌握答题详略要求和要点。龚燕钦老师针对此情况,以“千湖沙漠"为例,利用“读·思·达”方式,与学生一起探究过程类问题的的解题思路。

   观摩教学后,两位授课教师简要介绍了课堂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后的体会。随后,与会各位教师纷纷发言,对两节课进行评议。莆田四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廖彬认为陈老师的课贴合社会热点,通过典例导入专题复习课,利用学生研学材料,吸引学生眼球。莆田四中地理组长翁明聪对学校地理组开展“读·思·达”教学改革进行介绍。他认为陈超老师的课体现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过程交互性、通过试题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翁老师提出要关注地理思维的语言,注意突破主干知识,强化地理概念,龚老师这节复习课也体现学生自主、师生交互、试题评价。

刘恭祥教授对两节复习课进行总体点评:一、两节课选题都很好,一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节是自然地理过程。陈老师选题紧扣时代热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龚老师考虑学生答题的痛点,以情定教。二、两位老师选的材料都很精,材料比较典型。陈老师采用湖南十八洞村和乡土材料:澳柄村,贴近学生生活。龚老师选择巴西千湖沙漠、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迁移教材地理原理来解决特殊的地理现象。三、“读·思·达”教学模式逐渐在课堂呈现出来。陈老师以研学旅行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当命题者,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提炼信息,思考并展现地理素养,陈老师就学生思考结果点评分析。龚老师是边引导边分析。刘老师就两节课的提升谈了自己的建议:陈老师的材料可以进一步深挖,18洞村可以融入旅游地理模块,将澳柄村做成一个案例,材料须进一步凝练,用一条逻辑链贯穿。龚老师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考、正向表达的能力。


此次莆田市全学科阅读暨核心素养进课堂“读·思·达”教学改革地理学科研讨在专家的点评和讲解下,到场老师对于“读·思·达”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次活动有利于我校有序推进“读·思·达”教学法落地课堂的工作,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进课堂的目标,有利于推进我校示范性高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