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教学科研 >> 交流辐射 >> 正文
开展同频互动,共享教育智慧——2020年福莆地理教学交流开放活动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04】【作者:linbi】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为进一步加强与福州格致中学、仙游二中教学教研交流,聚焦课程教学改革,研讨新形势下学校办学策略和有效途径,我校于2020年12月3日,举办202O年省级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展示暨福莆地理教学交流开放活动(莆田第四中学分会场)。莆田四中校长郑金山、工会主席兼教研室主任陈苏凡、教务处主任徐志勇、兄弟学校地理教师代表及我校地理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我校地理组长翁明聪主持。

      12月3日上午第二节,福州格致中学严冰如老师带来问题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严老师从福州市暴雨过后的城市内涝景象说起,结合学生学习过的水循环等知识,探究城市雨水的来龙去脉,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针对“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这一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两组同学结合实验以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对雨水花园、海绵城市中的河湖等进行了原理的探究,另两组同学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找寻居住的小区,周边的道路以及温泉公园中体现出的海绵元素。同学们认真准备展示,积极思考,课堂氛围活跃。

       第三节由福建省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莆田四中叶荔琼老师带来《地质灾害》示范课。叶老师以地震微视频导入,展现了地震带来的危害,从而推出地震的相关概念,请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探究为何唐山大地震影响巨大。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叶老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存在的疑问进行指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随后滑坡和泥石流的教学中,叶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滑坡、泥石流微视频,结合导学案的表格,分析两者的异同,并请学生上台展示逻辑思维过程。白板两侧的板书合并在一起,将三种地质灾害进行了串联,展现其中的关联性。最叶老师结合莆田著名的县巷(莆田版三坊七巷)、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湄洲岛、东水库等景点,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析该地区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成因,结合乡土地理内容,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第四节课,莆田四中分会场福州格致中学会场进行了在线视频评课,各位教师、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今天上午的两节示范课进行评活动由福州格致中学地理组长陈明真主持。首先两位开课教师对示范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安排等内容进行了阐述。接着由莆田四中林碧老师评课。林老师主要对严老师的问题研究课进行评议,她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教材处理、教学思路、教学架构的安排与教法的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及教师素养方面做了详细的评析,也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莆田四中江瑞天老师认为两节课的教学,一节是由推理,一节是由理推,思路虽有不同,但两种教学方式都具有启发性,符合新课程理念。江老师也对两节课提了自己的教学建议。

 福州二中杨伟华老师对两节课都给出了充分的肯定,两堂课都将知识与情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验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

福州金山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李文老师认为严冰如老师的示范课注重现实问题的探究、注重分组合作探究、注重过程评价探究,体现了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及对学生的指导。李老师也提出加强思路引导探究和加强梳理总结探究的教学建议。福州教育学院教研员王信文老师对叶荔琼老师在教学中教材组织合理,充分调用图片、视频拉近学生与地质灾害的距离进行了肯定,同时板书设计通过设计思维结构体现了灾害间的关联性,充分应用用乡土地理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地理思维的培养,潜移默化,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本次活动中,地理教研组发挥团队智慧,大家献言献策,只为打磨出精彩的教学示范课。在教学过程中,开课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融合,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更加注重高考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本次的两节示范课也与我组以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读思达教学研究”为主题的课题深度融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以阅读-思考-表达为主线,教学过程结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极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相信,读思达”地理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渗透到常态课教学中,从而迸发出高中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