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下午,莆田四中第十八期教师读书分享会在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英语组徐琳怡老师分享了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一书的心得。徐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书中的“非暴力沟通”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通情达理,和谐相处,其应用场景广泛,可以用在家庭、学校、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等方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读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生活中、教学中,人们往往容易被情绪所裹挟,在一气之下说出一些伤人的话。如何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与成长,学会非暴力沟通,掌握人际交往的神奇本领是徐老师此次分享的初衷。
徐老师通过书中的例子和教学中的例子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实质。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尝试去理解对方,尽量的谅解别人,而暴力沟通则是冷战不回话,任性,说气话,说些故意伤害感情的话,甚至谩骂等方式。
徐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包括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观察,具体指的是描述你所观察到的事实,不带道德评判,像镜子那样诚实中立的呈现事物。体会和表达你的感受,而非看法。感受的根源是我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这也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需要。人们有所感受的根源不在于别人的行为刺激,而在于自己本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最后明确具体的提出需求和请求,请求要越具体越好,不能含糊不清。不是用抽象的语言让对方认识到你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做一个具有共情能力和同理心的人,徐老师最后总结了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最大的感悟:它能够帮助人们突破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惯性,无伤害地与人沟通交流。它指导我们要学会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会自然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