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师风师德 >> 师德论坛 >> 正文
重塑心秩序 青春再启航——莆田四中教师读书分享会(第三十期)
【发布时间:2023-03-21】【作者:czh】 【阅读: 次】【关闭窗口】
2023年3月20日下午,莆田四中第三十期教师读书分享会在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主讲人为数学组黄群英老师。

本期读书分享会黄老师分享的书籍是《5%的改变》。这本书收录了作者李松蔚2019年到2022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征集和发布的一系列问答,共选录了44个案例。读者以匿名身份留言提出他们生活中的困惑,作者给出建议,并请收到建议的人一周后回信,反馈他们的生活中是否产生了变化。有了这些反馈,书中的每个干预方法都有了可验证的属性。全书分为五大主题,分别为自我、原生家庭、工作与理想、亲密关系、人际关系。每个主题的后面都梳理了干预的思路方法,作为“改变的工具箱”。黄老师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关于自我的改变
陷入自律的困境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往往将自律的状态作为终极追求目标,一旦无法达到自律的要求就会陷入焦虑。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指出,自律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而应该是我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自然达到的一个状态。如果把自律当作一个终极目的,就有可能会造成自己和自己较劲的情况。与其责怪自己不自律,不如去寻找真正的热爱,给自己一个展示自律的窗口。通过5%的改变,使自己不仅能坚持喜爱的事情,还能收获自律的能力。
二、关于原生家庭的改变     
在与家人相处时,我们也许会陷入与父母的争吵之中,和父母去较劲,但事后又对这种愤怒感到懊恼。其实有时吵架这件事本身不见得是最伤人的,最伤人的是在吵架时说的狠话以及当时所表达的情绪。李松蔚老师对此给出了有效的建议:不用刻意控制吵架,因为这是在难受时宣泄情绪的方式,但吵过后用用行为弥补情感的伤害,比如给父母倒一杯水。这5%的行动建议我们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也能缓和家庭关系。
三、关于工作与理想的改变 
我们往往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绝大部分人最后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会有梦想,但实现不了时又会产生自我挫败感,陷入挫折漩涡无法自拔。“接纳自己可以做一个普通人,给自己一个小时专门来责备自己为何一事无成;不着急做改变,告诉自己就这样也挺好,试着观察自己不做任何努力后的改变”,这是李松蔚老师给出的5%的行动建议。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时自我责备时,自责的情绪反而减少了;当我们接纳了现状放下了执念,焦虑就会大幅度减少,也更有动力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
四、关于亲密关系的改变     
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我们或许会遇到一沟通就吵架的情况。吵架的根源并不复杂,但沟通方式不正确就容易积累挫败感。李松蔚老师建议可以将5%的改变运用在沟通方式上,比如尝试用留字条、打手语等方式交流。这有效避免了语言上的争执,让轻松幽默的沟通方式产生一些新的经验,从而达到疗愈效果,修复亲密关系。
五、关于人际关系的改变
人际关系问题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会特别明显,我们的自我里面都包含了一部分用别人的眼光对自己的衡量和评判,高敏感人群往往更加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面对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将自己认为的被人讨厌的瞬间记录下来,观察这些瞬间是真实的还是自己想象的,从而用5%的改变来成为生活的观察者,让看待他人的方式变得灵活,不再用固有的想法思考外界情况。

让我们可以试着运用黄老师分享的方法,学会接纳问题,观察生活,在实施行动时进行5%的改变,在另一个视角中勇敢面对困难、焦虑和压力。希望大家都能在5%的另一面中得到指引,感到被允许、被治愈、被鼓舞, 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