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省级示范校创建 >> 办学特色 >> 正文
莆田四中创建省示范高中建设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20-12-27】【作者:czh】 【阅读: 次】【关闭窗口】

莆田四中创建省示范高中建设总体规划

(一)规划内容

一、现有基础

1.学校概况。莆田第四中学创建于1900年,至今已有117年的办学历史,198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中学,2006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座落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办延寿北路,占地面积180亩,校园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各自独立,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现有高中3个年级48个教学班,学生2447人,教职工226人,专任教师202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省一级达标学校、省文明学校、省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示范图书馆、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市高中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市级一类平安校园等几十项省市级表彰。

2.改革基础。一是教改经验深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福建省“目标——掌握”跟踪教改实验、“情感领域”教改实验、“能力培养课堂结构”等教改实验课题已在我校启动实施;96年开始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升级为省级实验课题,20019月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率先试点, 20114月成功申报“福建省中学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20135月成功申报“福建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2016年被确认为“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20155月物理、地理两个学科成为福建省第二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2016年成功申报“福建省课程改革基地校”;二是师资力量雄厚。有高级教师67人,硕士研究生18人,省级学科带头7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市领衔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市骨干教师36人,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5人,教师获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达50多人。近三年来,教师发表CN论文109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获国家级奖项12个,省级奖项58个;三是教学特鲜明色。学校注重校本教研,尝试“同题异构”教研模式,推行文科情景化交流和理科问题情景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拥有福建省物理、地理两个学科教学基地,成立名师工作室、学科攻关组、学科协作组,致力6个国家级、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以及案例研究、高考研究、导学案研究、校际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教学公开周、教研观摩周、“同课异构” PK活动、校长点课台、听课评课议课活动、行政巡课活动,尝试教师自评课,推行课前3分钟进校门、读背课、晨读领读、周练、月考等制度,探讨最佳教学策略,构建活力高效课堂;四是教学成绩显著。近三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屡获省一等奖,学科奥赛成绩稳中有升,高考本一和本二上线率分别达60.3%97以上,其中2016年高考获莆田市文科状元和福建省文科数学单科成绩第一名,2017年高考获莆田市文科第三名(全省排名第31名);高一招生切线稳居全市前三。

3.存在问题。一是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校校区建设于2005年,经过十几年的使用,许多设施、设备老化、损坏、滞后,急需更新、添置、升级。二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校共有专任教师202人,其中研究生1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17人,达不到“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10%以上”以及“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10%以上”的标准。同时,在教师结构中,年轻教师比较多,他们在管理经验、教学方式、专业成长等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锤炼和提高。三是高中课改及与新高考对接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我校新课程改革仍处探索阶段,还有诸多不足,如教学质量精细化综合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测、诊断和反馈还不够及时有效,针对新高考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所面临的学生选课咨询、学生选课、分班排课、教学班考勤、质量分析、考务管理等实际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整体性解决方案、考评工具与操作经验,管理层、教师、学生思想准备不足等。

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办学宗旨,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创新为重”的办学原则和“规范办学、深化内涵、改革创新、回归本真”的办学思路,坚持一个中心(创建省示范高中,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追求两个提高(高考成绩提高、学科竞赛成绩提高),实施三大建设(两支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打造四项工程(平安工程、名师工程、合作工程、温馨工程),加强五项研究(导学案研究、活力课堂研究、高考备考研究、校园文化研究、后勤管理研究);以“厚德养校、质量立校、和谐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的治校方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培养一大批“求真、向善、励志、笃学”的合格学生,造就一支“严谨、博学、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成全学生,成就教师,成功教育,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制度基础与评价机制更加优化,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的规范化名校;教育质量明显提升,985221、本一等迈入全省一流行列, 学校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品牌优势凸显的优质化名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形成四中文科情景化交流和理科问题情景解决及“小老师”、小组协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地理、物理学科优势凸显,引领全市普通高中发展,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课程体系的特色化名校;初步建成智慧校园,设施设备更加完善,示范辐射更加有力,师生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省内有较高声誉、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名校。

三、主要任务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建设现状

1.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充分说明了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了深入贯彻党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福建省教育厅于201617日颁发《关于实施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这标志着我省已正式启动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工作。遵照省的有关精神莆田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为了加快莆田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规范化建设,实现教育强市,决定抓好优质高中建设,要求各一级达标中学开展省示范性高中的申报和创建工作我校所隶属的荔城区近年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形势喜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区委和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出加快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举全区之力将莆田四中创建成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使莆田四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迎来千载难逢的良机。

2.学校具备的基本条件。我校创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117年的悠久历史。百多年来,我校传播文明、启迪民智、培养人才、纯化风气为莆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早已成为莆田人民心中神圣的文化殿堂和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人才摇篮。近年来,莆田四中一直备受历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关怀和支持,并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在省内外和海外乡亲中具有一定影响力。为了莆田四中的更大发展,201711月政府预算投入巨资两千万元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考虑,基于对学校发展的思考,我们认为我校已具备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条件,虽然在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有信心将莆田四中创建成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二)核心内容和目标任务

1.强化立德树人。一是深化三爱三自教育。以习惯养成教育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为重点,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三爱三自”内涵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爱心、责任感、生活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开展生命教育。开展以珍惜生命、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生态文明、公民意识教育、艺术审美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内容的生命教育,探索生命教育新途径。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关爱自己、关心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团活动,提升社团质量;培养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树立文化自信,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德育特色办学,打造德育特色品牌;三是加强人文教育。开展以感恩教育、孝老爱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理想励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人文教育新途径;注重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诚信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践行者,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修养的人。

2.创新课程体系。一是加强课程体系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省颁规定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特色课程四类,四类课程分块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构建形成“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二是开发建设精致课程深入探索学术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职业生涯体验课程等校本课程建设;三是规范学校课程制度包括:学校课程规划制度、 学校课程设置制度、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制度、学校课程实施制度、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整合全面系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四是完善生命教育特色课程生命教育特色课程,融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于一体,从新生入学开始,将文明礼仪、卫生习惯、交通安全、防火防灾、禁毒禁赌、爱家爱国、理想情操、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等细化到每个学期,通过德育课程化,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五是实现德育课程跨越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宣传,着力德育实践与研究活动,积极开发丰富学校德育系列课程。

3.改革教学方式。一是完善教学评价制度构建起看起点、比进步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让不同水平班级的教师都能得到合理的评价。二是推广两种教学方法①学案导学法。要求学生使用教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主动依据教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②自主探究教学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倡导三大教学策略①分层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②激发动机,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③指导学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四是实施四项工程①知识结构完善工程;②教研能力提升工程;③课堂教学改进工程;④教学基本功训练工程。

4.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科学、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接新高考,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内容含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 、教学走班制度、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资源管理制度、教学资源使用制度等配套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培养目标,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制定学校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施行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学分制评价方案及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性、发展性评价体系。

5.提高教师素质。一是规划专业成长制定《莆田四中教师专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和制度,明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思路;二是着力名师引领①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实施,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②通过组织深入学习高中新课程理论,更新和倡导教学新理念,使教师成为高中课程改革的坚定促进者和积极的推动者;③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使其成为在本校、本地区乃至全省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名师。三是苦抓技能培训做到“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通过校本培训得以贯穿与实现。①培训工作日常化;②培训内容广泛化;③培训形式多样化;④完善培训管理体制;⑤落实培训经费;四是搭建成长平台①唱响磨课“三部曲”;②实行课堂教学“三三制”;继续实施“三·五·八”工程,要求青年教师三年内成为合格教师,五年内成为优秀教师,八年后成为骨干教师,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勤奋工作、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

6.改进评价方式。一是建立学生综评体系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小组,完善《莆田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莆田四中学生成长记录册》、《莆田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表》,多方面考核评定学生个性化品德、学习、兴趣、技能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特长发展;二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更好地发现自我。能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能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等。能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三是强力发展素质教育。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校能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四是结集教师成长业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汇编教师、学生成长历程,结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五是总结经验激励先进通过评选先进学科组、先进班级、先进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学生干部、积极分子等,表彰先进,激励师生共同发展。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营造氛围(201711——201712月)

 1.成立领导小组

   长: 郑金山

 副组长: 林建亭、林炳煌、叶元熀、胡茂强、陈正洪

   员 :陈苏凡、徐志勇、陈文灶、许玉叶、叶荔琼、杨玉萍、王国成、陈瑞雄、

林永忠、陈冠峰、陈佐林、肖宗福、李完晶、林  萍、范志晔

主要职责:组织全校师生全力“创建”,发挥主力军作用,处理“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健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机制,分工协作制定各项工作的详细方案,定期通报“创建”工作情况和各项工作进度;抓好学校常规教学和内部管理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创建” 软件工作和硬件工程双达标。

2.细化创建规划。要严格对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莆田四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摸底情况表》、《莆田四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整改情况表》和《莆田四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实施方案》,分解各项任务和责任,并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同部署、落实、检查、评比,形成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示范建设人人有责”的共识。  

3.浓厚创建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教工大会以及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校园网络、教师微信群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表彰先进,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高起点落实(20181—201912月)

   1.硬件建设准备(20179——20219月)

    1)图书馆改造建设及设备添置

2)学术报告厅改造建设及电子设备

3)教室空调机组安装

4)宿舍楼3#4#5#幢改造

5)校园景观改造(含地理、生物园)

6)校园监控系统建设

7)校园消防系统改造

8)办公综合楼会议室改造及教师办公桌椅更新

9)学生课桌椅更新

10)实验室及体音美、技术功能室设备更新

   2.软件资料准备(201711——201912月)

    材料准备工作之一:

   1)制定《莆田四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实施方案》;

   2)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发展规划告材料;

   3)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自评报告材料;

   4)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汇报材料;

   5)创建福建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有关资料;

    材料准备工作之二:

   1)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材料整理;

   2)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方案材料整理;

   3)学校课改研讨会、推进会、总结会材料整理;

   4)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材料整理;

   5)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材料整理;

   6)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活动材料整理;

   7)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含德育与教学方面的著作、课题、论文、教育随笔等)资料汇编;

   8)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材料整理;

9)学生学习成果材料汇编;

   10)学校办学特色材料整理;

   11)毕业生跟踪材料整理;

   12)学校创建省示范高中经验总结。

3.创建活动安排(201711——201912月)

   1)召开创建动员大会;

   2)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讨论重建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与教育教学评价方案;

   3)每年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

   4)每年各召开一次课改研讨会、推进会和总结会;

   5)每年邀请2位以上专家来校讲座或课改指导;

   6)每年举办一届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7)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论坛”;

   8)每年举行一次“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实施经验交流会;

9)每年表彰“先进学科教研组”、“优秀教师”、“先进班级”和“优秀班主任”;

   10)每年举行一次历时一个月的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

   11)每年组织一次 “学生职业生涯体验”活动;

   12)召开学校课程改革总结会议。

    第三阶段:自查自评、对照完善(20201——202012月)

    1.自查自评。各专项组对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的指标认真展开自查工作,一般性的问题马上寻找解决办法,重大问题广集众智、广纳群言,集力限期整改解决。

    2.形成《莆田四中创建福建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3.将《莆田四中创建福建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自评申报表汇编成册。

    第四阶段:验收申报(20211——20218月)
    1.邀请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创建工作进行审核、评估。
    2.对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的问题进行完善整改。
    3.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创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申请报告。

    第五阶段:迎接验收(20219月)

1.组建学校迎验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对照评估标准制定整改方案按序时有序整改落实。
    3.形成迎验汇报材料。
    4.迎接省教育厅的正式评估验收。

五、预期成效

1.主要创新之处:一是新平台。即以我校为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为契机,自主研发《莆田四中智慧教学云平台》、《文综教与学宝典》、《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三个教育教学技术网络平台,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二是新实验。即以我校物理、地理两个省级学科教学基地实验工作推进为契机,锤炼学科品牌,推广辐射到各学科教学改革。三是新特色。即着力特色的体育学科教育、社团式的生命教育活动、优质的校本课程改革、健全的师生双发展评价体系四大改革,实现学校优质发展,打造学校品牌。

2.主要建设成果及呈现形式:一是形成名师群体。力争到2021年具有硕士学位或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10%,省级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10%以上,诞生更多“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二是完善设施设备。严格按照省示范高中的标准完善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体育、通用技术及艺术卫生装备,并实现管理现代化;三是进一步完善自主研发的三个信息化云平台,充实软件功能,包括课程管理、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等系统,助推课程改革;四是探索创新高效的学科教学模式,收集汇总过程材料,建立课程改革的课件、微课、课例、导学案等资源库,形成各学科教学模式实践报告;五是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重点推进生命教育特色课程和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形成丰富校本课程资源,出版特色学校课程教材;六是锤炼学校课改四大特色,形成可持续发展成功经验,举办莆田四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会;七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向薄弱学校、帮扶学校、社区开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一) 创新课程体系: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1.课程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完善

制度汇编

2018.4

胡茂强、徐志勇

2.校本课程体系及选课指南

汇编成册

2019.8

胡茂强、徐志勇、学科组长

3.研究性课程成果年度汇编

汇编成册

每年暑假

胡茂强、王国成、学科组长

4.生命教育特色课程实施

系列活动

2019.8

叶元熀、许玉叶、班主任

5.课程选课及学分认定平台完善

管理平台

2019.8

胡茂强、李志强

(二) 改革教学方式: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1.莆田四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莆田四中教学评价制度

制度方案

2018.06

陈苏凡、林永忠

2.莆田四中教学改革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18.09

陈苏凡、林永忠

3.莆田四中智慧教学系统

管理平台

2018.12

王国成、李志强

4.莆田四中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

2019.03

陈苏凡、李志强

5.莆田四中校本作业汇编

 

2019.09

徐志勇、林永忠

6.莆田四中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录像视频汇编

2020.09

陈苏凡、杨玉萍

7.莆田四中教科研论文

   

2021.09

陈苏凡、杨玉萍

(三)提高教师素质: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1.制定《莆田四中教师专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及相关机制、制度、实施方案等

制度汇编

20187

陈苏凡、杨玉萍

2.探索文科情景化教学和理科问题解决教学等新模式

教学资源平台化管理(课件、微课、课例、视频、导学案等)

20197

陈苏凡、杨玉萍等各学科骨干

3.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特色校本课程

丛书

20197

徐志勇、杨玉萍等相关教师

4.教师教科研成果

课题成果汇编、教师论文、书籍等汇编

20207

陈苏凡、王国成、

等相关教师

5.推广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

活动材料、报道、图片、视频等

20207

陈苏凡、杨玉萍等

6.举办莆田四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会

教改项目(含学科基地校)等成果推介及展示

20217

全体成员

(四)改进评价方式: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1.莆田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与制度汇编

 

2018.07

许玉叶、陈佐林

2.莆田四中教师年度量化考核、发展性评价、专业成长记录评价等方案汇编

 

2018.07

陈苏凡、杨玉萍

3.莆田四中师生发展评价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应用

2019.07

陈苏凡、许玉叶

4.莆田四中学生成长记录

信息库

2020.07

陈冠峰、范志晔

5.莆田四中教师专业成长记录

信息库

2020.07

陈苏凡、杨玉萍

6.莆田四中学生优秀作品集

 

2021.07

范志晔、陈佐林

7.教师优秀论文、课题等教学成果汇编

 

2021.07

陈苏凡、杨玉萍

六、经费预算

(一)经费来源: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

(二)预算金额:贰仟零柒拾万元

(三)支出项目及预算(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研训和优质资源建设等)

序号

项目名称

金额(万元)

1

图书馆改造建设及设备添置

60

2

学术报告厅改造建设及电子设备

200

3

教室安装空调机组

120

4

宿舍楼3#4#5#幢改造

280

5

校园景观改造(含地理生物园)

850

6

校园监控系统建设

80

7

校园消防系统改造

60

8

办公综合楼会议室改造及教师办公桌椅更新

80

9

学生课桌椅更新1800

60

10

教师课改培训费

160

11

聘请专家来校讲座

20

12

新课程开发开展费用

80

13

网络优质资源购买

20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省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近期及今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分认识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大事,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难得机遇。在具体工作中,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好各阶段的创建工作,积极主动、创新机制,让创建工作有序、顺利、高效开展。

2.争取政策支持。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示范性高中硬件建设、课程开发、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国内外教育交流、开发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提供经费保障,为有效开展创建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学校要统筹安排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科学、规范和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高效利用。

3.完善相关制度。制定《莆田四中教师专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莆田四中 “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莆田四中“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师德师风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莆田四中教师年度量化考核方案》、《莆田四中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莆田四中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先进班级评选方案》、《先进班主任评选方案》、《先进学科组评选方案》等,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完善评价体系,为推进课改基地校和建设示范性高中保驾护航。

4.坚持统筹兼顾。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行政领导要精心谋划,身先士卒,统筹兼顾,有效推进。全体教职工要把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创建工作加以有机结合,要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团结拼搏,争先创优,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