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送培】同课异构展风采 互助学习促教研
【发布时间:2021-12-13】【作者:ylq】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为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并通过互动研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荔城区教学质量。在进修学校精心组织下,12月9日上午我校生物组陈丽梅老师和姚梁老师分别在莆田第二十四中和莆田第十六中开展了中学青年教师“送教送培下乡”活动。她们分别与八中的两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课,全区各兄弟学校同行参加了本次片区教研活动。 陈丽梅老师开设的是一轮复习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她从让学生观看基因编辑技术的视频入手介绍2018年及2019年非常轰动的基因编辑婴儿和体细胞克隆猴都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而这势必需要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入本节复习课题。让学生感受先进科技的同时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开始寻找信使物质是RNA的证据的探究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分析实验资料及设计实验思路,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在任务一和任务二中通过设计多个小组讨论的问题串促进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的达成,然后通过模型分析强化相应过程,再辅以高考真题展示本节的考查方式,突破难点。陈老师整节课以读思达教学模式实施,通过课前史料阅读及思考,课中着重展现思与达,培养逻辑分析等科学思维能力,课后延伸阅读表观遗传等相关知识,制作本节思维导图对知识归纳延伸。整节课突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设计得精心巧妙,又善于引导,与学生配合度高,课堂效果很好。
姚梁老师开设的是高一新教材的实验课《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他充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核心素养出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目标进行了课堂活动的设计。姚梁老师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开始,到制作黑藻的临时装片,给学生展示了完整的实验操作流程,使学生对细胞质的流动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植物的生命现象有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用三个活动把整节课的脉络连贯起来,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姚梁老师的课堂是读思达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尝试。引导学生对显微镜的观察,实验材料的观察体现了细读,实验过程的体验并且交流体现了思与达。
通过同课异构送教送培教研活动,使教师不断思维碰撞,达成更优化的教学共识,提高上课听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希望教研之花不断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