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培送教】齐聚云端传真情 资源共享暖人心--2021年福建省“十三五”中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示范辐射引领暨赴老区学校送培送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07】【作者:ylq】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为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专业同步发展,2021年福建省“十三五”中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示范辐射引领暨赴老区学校送培送教活动于2021年11月29日-12月3日在莆田第四中学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齐聚云端传真情 资源共享暖人心”。我校精心组织,积极参与,承担了6节公开课及其研讨活动,运用“读思达”教学模式探索减负增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及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省优秀教师、省“五一”奖章获得者严丽香老师在录播教室通过钉钉直播为老区学校的数学老师们和部分学生开设示范课《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本着“走进智慧课堂,展示数学魅力”的原则,严老师精心设置问题情景,由浅到深引出主题,再从一般到特殊引出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紧接着由问题链推导出唯一零点存在的条件。这是一堂精彩的课,严老师充满激情的课堂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展示,充分体现了“读思达”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数学组组长翁建新老师开设以《探析三角形中的有关最值问题---以已知三角形中一边一对角为例》为主题的高三复习课。翁老师从“研考题,聚焦切口”、“固能力,触类旁通”、“润素养,孰能生巧”、“品真题,决胜高考”、“悟真谛,锦绣前程”等五个环节展开,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次将深层次思考融入课堂,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主动寻找知识的源泉。整堂课内容丰富,通过变式教学,从一题变多题,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渐由陌生走向亲切,翁老师循循善诱,流畅自如,展现了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
英语组的林雅晶老师带来了一节选择性必修一Unit 3 Using language 2 :Theme parks -fun and more than fun的读写课,林老师结合“读思达”的教学理念,三读二思二达。首先,“读”标题和图片猜测文章大意,再“读”文本,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梳理3个主题公园的语篇信息,提取语篇结构、内容和语言特色,掌握宣传文稿的要素和常用的表达手法,最后“读”介绍绶溪公园视频,提取相关写作信息。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略读、细读、讨论,写作等不同学习活动,在不同层次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循序渐进的从浅层挖掘文章语篇信息到深度阅读。在完成对知识信息的输入和加工后,鼓励学生开口表达自己喜欢的主题公园或城市公园,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交流的内容。在写作的环节,林老师创新性地使用莆田的绶溪公园作为写作的模板,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和交流活动,使他们在将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不仅达到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家乡公园的人文魅力。
英语组的林浈老师给老区教师献上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英语读写课。本节课讲授内容来自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for Writing .本节课内容要求是学生在读完关于海啸的新闻报道之后,参考教科书中提供的概要示范,进行二次创作,即用自己的话写出概要。林浈老师基于余文森教授关于“读思达”的基本论述——“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包括自学、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按照“输入-内化-输出“的模式设计了三项活动,分别是三读,读语言读结构读概要,二思,思考什么是概要,如何写新闻,最后是三表达通过口头讨论和撰写概要,学生互评及展示;课后,林浈老师分享了教学的思路,并提出创设高效课堂,应该设计为学生,成功靠学生,出彩看学生。
蔡英娟老师执教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整体设计以论证式教学的思路进行推进,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教材,将教材内的实验过程转化为流程图或者简易的模型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思维展示,初步达成“细胞核的功能”概念,紧接着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核的结构”,在新旧知识的链接之间,步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设置若干问题对于“细胞核的功能”概念的全面完善进行质疑,引发学生的思维交锋,最后通过学生的有力辩驳达成概念的形成,该教学过程全面渗透“读思达”教学模式,有效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课堂的最后通过学生的“擂主争霸赛”活动,将学生的思维冲击和情感交融推向高峰,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
历史组组长谢紫德老师开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课。谢老师紧扣新课标,展示“读思达”教学模式,“历史之读”:拓宽历史视野,感知历史温度;“历史之思”:发散历史思维,躬耕历史深度;“历史之达”:细扣历史问题,善达历史精度。这突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教材为媒介的教学理念。谢老师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课魂,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历程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国家、时代的关系,潜移默化中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老师就“读思达”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主旨的树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与会老师们对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把控、学生反应等不同角度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畅所欲言、广泛交流,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种观摩与交流中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分享智慧,切实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地区之间学科教学的优质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