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培送教】加强交流 共同提升——莆田四中化学组送培送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17】【作者:ylq】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为了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提升荔城区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荔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下,2021年12月8日我校曾国树老师、12月15日上午我校黄如莺老师、曾玉云老师和阮黎珊老师分别参加在莆田第十六中和莆田第二十四中开展的中学青年教师“送教送培下乡”活动。
12月8日曾国树老师在莆田第十六中学高一(2)班教室开课的课题是《氯气的性质及应用》,这节课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黄如莺老师在莆田二十四中学高三1班开设的是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同课异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黄老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化学平衡常数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方向及结果的重要依据,是每年高考的难点跟重点。黄老师以今年的高考题为题材引入,调动学生的兴趣。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利用“读思达”教学模式,分配适当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总结等教学环节,做到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和谐统一。课堂设计的所有问题都由学生进行探讨,练习并总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本堂课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效果较好!
曾玉云老师在二十四中高三三班开设的是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及应用》,课程以2019年天津市一高考真题的题材:由CO中毒引入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读思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表达式、意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高考热点,提出化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的关系,以及对于有气相参与的化学反应,可以用分压平衡常数来代替浓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最后再利用高考真题加以巩固,整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画面,气氛浓烈,效果良好。
阮黎珊老师在二十四中高一年级开设苏教版化学必修一《钠的性质与制备》。本节教学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滴水点灯”趣味小魔术来引入,从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你想了解钠的哪些知识”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第一专题所学的简单原子结构的知识: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极易失去,因而其具有强还原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分组实验的加入,更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理解,及充分识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现象。使学生初步具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实验的指导、问题的归纳、思路的整理分析,引导学生初步的总结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即以结构为核心、以性质为重点,为以后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做好准备。
本次送教送培活动中,我校老师们积极践行“读思达”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推进了校际之间课改工作的交流研讨,为教师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带来新的启迪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