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省级示范校创建 >> 开放办学 >> 正文
【送培送教】聚焦读思达思维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莆田四中语文组二十四中送培送教活动(一)
【发布时间:2021-12-28】【作者:ylq】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为了加强城乡教师互助学习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并通过互动研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由荔城区进修学校统筹安排, 2021年12月14日,来自莆田四中的林赛琴老师、俞顺良指导老师,来自莆田四中的唐桂花老师、莆田二十四中的方珊指导老师,来自莆田四中的郭彩涯老师、刘丽群指导老师,来自莆田十五中的蔡振洪老师、林敏指导老师,以及部分学校的老师代表一起汇聚莆田二十四中,通过开课、评课等环节与莆田二十四中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开课老师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在输入(阅读)、加工(思考)、输出(表达)的完整过程中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

活动中,莆田第四中学林赛琴老师和莆田第四中学唐桂花老师展示了“同课异构”交流课《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林赛琴老师精心设计导学案,通过课前检测”让学生对《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前六句表现手法的分析进行初步摸底,找出学生答题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通过“链接课本·熟识概念”回顾以前学过的几首诗词引导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了解诗歌中常用到虚实结合手法的题材。同时,通过对《夜雨寄北》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运用的表达加深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变课堂为师生交流的场所,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寻答题规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在《夜雨寄北》诗歌解读的基础上鉴赏《雨后闻思归乐①二首(其一)》一诗,完成解题。同时通过“当堂巩固”引导学生往纵深方向思考,并形成文字,实现输出。整个环节以“读”带“思”,以“思”促“达”,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收到良好的效果。

 

唐桂花老师以“初读——研读——再读——巩固作业”四个教学环节建构起整个课堂,从“概念、类型、标志词、关系、作用”等方面对古典诗词虚实结合手法进行了一次系统性全方位的复习。以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的主要困惑问题即“如何判断虚写”为课堂切入点,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课堂设计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够关注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学节奏紧凑,师生互动热烈。


郭彩涯老师精心设计导学案,通过朗读课文,分享“课前学习任务”:检测词句,通过表格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读与思);通过“课堂学习任务”学习分享、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变课堂为师生交流的场所,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学习韩愈如何写时评文章,议论文核心段落如何养成,以及重点学习类比论证方式的写作练习(思与达),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界定概念写作练习。整个环节以“读”带“思”,以“思”促达,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后,俞顺良老师主持了评课,俞顺良老师认为林赛琴老师设置“课前检测”引发学生思考,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同时设置了多个关联比较的诗歌鉴赏题,贴合新高考题目要求。两位老师确立的教学重点很好地形成了互补,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读思达”的科学思维,是两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指导老师方珊老师认为唐桂花老师教学设计合理,上得很实在,能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理解虚写概念,结合高考题目来讲,很切合实际。

九中的陈玲玲老师认为两位老师对于虚实结合的解析都很充实。林赛琴老师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接受,前面铺垫得很好,内容设计也很符合学生的学情;唐桂花老师设计的表格非常实用,可以用于学生进行复习总结,深入浅出。

在评课环节,主持老师吴清华老师认为:郭老师把文言文与写作有机结合,三种方法操作性很强,学习任务明确,注重学习展示,读思达的过程。二十四中林蓉老师:郭老师上课给她启发很大,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就简单地点一下,就可带动课堂让学生做得很好。九中林建花老师认为:郭老师这节是读写课,充分体现读思达理念,砺青中学的老师认为:郭老师新颖的教学理念也给乡下的老师很多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与会的各位老师也积极发言,互相交流经验。

本次活动的开展,是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读·思·达”教学理念的又一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