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省级示范校创建 >> 教师队伍 >> 正文
荔城区新教师实践汇报(莆田四中基地)暨莆田四中“青蓝工程”实践汇报教学研讨活动(数学学科)
【发布时间:2022-03-12】【作者:ylq】 【阅读: 次】【关闭窗口】

2022310号下午,在莆田第四中学举行了荔城区新教师实践汇报(莆田四中基地)暨莆田四中“青蓝工程”实践汇报教学研讨活动。李培榕老师展示公开课:必修二第七章《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复数的引入是中学阶段数系的又一次扩充,引入复数以后,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基础。通过本节课学习,要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学习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复数的概念如果单纯地讲解或介绍会显得较为枯燥无味,学生不易接受。教学时,李培榕老师采用讲解已学过的数集的扩充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到数系的扩充是生产实践的需要,也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介绍数的概念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数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各种数集中之间的关系有着比较清晰、 完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虚数的概念、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分类。

在给出复数的相关概念之后,李培榕老师针对三种相关的题型作出了探究,分别是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分类以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在题型探究环节充分践行了高效课堂中的读、思、达环节。特别地,对于复数分类的题型,学生容易对纯虚数、实数产生混淆,培榕老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实部和虚部的关系,效果较好。

图片

小组讨论展示


观摩教学后,授课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思路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同组教师也对该课堂作出了点评。

翁建新老师谈到,培榕老师从社会实践和数学发展两个方面来谈数系的扩充过程,较为系统全面。在与学生一起回顾旧知的过程,从中归纳出数的概念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实践。但是在引出复数的标准形式时,还是略显仓促,可以更深入地去探究出现a+bi形式的原因。数系扩充和复数概念形式的引出,是这节课的重要出彩地方。

林志鹏老师提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特色,也是“读、思、达”课堂的重点。本节课在复数的分类这块题型,设置小组讨论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分母不为0的这个陷阱。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好处。

最后吴春山老师指出在对复数分类知识点的引出,建议教师可以在学生举出具体实例后进行分组归纳,这样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对实部和虚部进行判断,总结出复数的分类。

此次新教师实践汇报教学研讨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有助于新教师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在针对老教师给予的建议基础上不断改进自我,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