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省级示范校创建 >> 教育科研 >> 正文
莆田四中校本教研制度
【发布时间:2019-09-03】【作者:yyp】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响应“教育强区”战略,贯彻“学校管理规范年、学校质量提高年”精神。以校为本,探索新型教研教改模式,使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在我区、市乃至全省起到引领、示范、辐射、扶持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与《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课程改革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施。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教研室、教务部门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建立校本教研组织机构

  长:郑金山

副组长:陈文瑞

  员:陈苏凡 、徐志勇、陈振模、郑世洪、林金荣 、刘玉树、陈  明、张国珍、陈新国、谢紫德、翁明聪、李志强、林建彬、蔡一伟、教研室、教务处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研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1、学校教研室、教务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研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1)实施“名师工程”

2)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3)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每月的“校本论坛”。

    (4)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5)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6)每周至少向校园网上传2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信息。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研室和教务处一年一定,原则上设组长1人,成员18

    3、教研组长由教研室和教务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研室和教务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全组每月组织两次教师开展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月至少向校园网“教研组”栏目上传1篇教学研究信息。

   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四)课题组管理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研室,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认真填好《课程改革课题研究记载册》。及时向校教研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⑥定期向学校教研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⑦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四)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或者上“移植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每两周至少参加一次全校性或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

    ④每两周至少写2个教学反思。

    ⑤每学期至少写1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

    ⑥每学期至少上1—2节研究课(教龄10年以下的老师)或指导1—2节研究课(教龄10年或10年以上的老师)。

    ⑦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或经验总结。

    ⑧每学期语文数学教师听课15节以上,其余教师听课10节以上。

    ⑨自觉自学相关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案例。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或教研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或教研室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六、校本教研奖惩办法

    1、每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优秀、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录。

4、每学期进行教师教研教改个人考核,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年度考核,更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