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和完善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效益,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提高师资水平的先导作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成立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以教研室为科研课题管理机构,并制定莆田四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如下:
一、组织机构
1.成立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郑金山
副组长:胡茂强、陈苏凡、徐志勇
成 员:许玉叶、杨玉萍、林永忠、各学科教研组长、特邀部分领导、专家
2、教研室为课题管理机构,负责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实施、成果鉴定、送审、建档等工作。
3、课题管理内容包括课题规划、申报论证和立项、研究过程的检查指导、研究成果的鉴定评审和优秀成果推广等的全过程管理。
4、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校级科研课题专项活动,教研室负责建设和管理课题科研队伍(聘请兼职研究员),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课题指向和课题分类
5、学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主要研究: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现实和指导意义的理论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内,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问题;对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前沿问题。
6、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主要指向经学校教研室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批准的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立项课题。
国家级课题:指国家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含子课题)。
省级课题:省级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含子课题)。
市区级课题:市区级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含子课题)。
校级课题:校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含青年教师专项课题)。
7、关于校级立项课题:
(1)学校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分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重点课题是指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应用价值或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科研项目。一般课题是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研项目。
(2)校级立项的重点课题每年通过专项鉴定选出1/3,学校在经费拨给以及政策措施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校级立项的一般课题数量不限。
(3)校级立项的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必须是本校在职教师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是该课题的实际主持者或指导者,并在实际研究中担任实质性研究任务。课题负责人限报1名,如确实需要可设副负责人1名。
6、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分为学科类课题和非学科类课题两大类(参考:A、教学研究 B、德育与心理 C、教育管理与评价 D、教育技术课题 E、教育发展研究 F、综合)。
三、课题规划与申报
7、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与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同步,一般以5年为一规划期。由学校教研室根据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和学校实际定期颁布《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原则上学校每5年公布两次《课题指南》。
8、学校教职员均可申报校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课题须填写《莆田四中科研课题审批表》1份,按栏目要求填写清楚。课题研究的期限一般为1-3年(一般教改项目为一学期或一学年)。重点课题允许采用轮试方式进行,即纵深或拓展式的滚动实验研究。
9、上级部门临时下达的的研究课题,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亟待研究的课题,由学校组织课题组进行专门研究。
10、为按时优质的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申请人每次申请课题只限一项,并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开展研究。
五、课题立项
11、课题立项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课题组组成人员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12、申报课题由学校教研室组织学校教育科研评审组,按照以上原则进行分类评审。课题通过评审,主持人根据评审意见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由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审定并书面公布,确立为校级课题,并择优向市、省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推荐,参加市、省级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评审。
13、学校重大课题的立项须邀请上级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和有关领导、聘请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组织论证。
14、被批准为市级以上课题的,校级课题立项取消,但仍然归学校统一管理。未结题前均按校级课题级别管理。
六、过程管理
15、学校教研室负责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面管理,包括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检测研究成果,提供信息资料,指导研究方法。
16、教研室建立课题档案资料,公布每学年立项课题实施情况。
17、对立项后无实际进展的课题,教研室在经过帮助、督促后仍未能按计划进行研究者,在报告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同意后,应勒令中止研究,并撤消课题项目。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报课题。
18、课题主持人负责研究过程的全过程运作,还包括合理调配人员、经费和信息等资源,努力完成研究计划,取得预期成果。主持人应定期向教研室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
19、课题组应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抓好计划的实施、反馈调节和抓好研究材料的积累。
20、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课题主持人,或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整,或延长研究期限,或改变课题名称,或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的,课题主持人应书面报告学校教研室,经同意后方为有效。
七、课题结题与成果鉴定
21、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均应进行鉴定验收。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或《课题鉴定申请书》,向教研室提出鉴定申请。
22、课题鉴定由学校教研室组织学校教育科研评审组,对课题研究是否完成预定任务、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出结论和评定。鉴定结果经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23、立项课题的中期评估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终期评估(或成果鉴定)等级分为三个等级:优秀、通过、不通过。
24、课题结题材料的形式一般包括:《结题报告》或《课题鉴定申请书》、研究报告、科研论文、专著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音像制品或实物模型等。
25、课题结题材料送评的截止时间为每年的6月20日。
八、成果奖励与成果推广
26、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列入教职工年度考核成绩,作为课题组成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参加优秀成果评选的依据。
27、学校重大课题结题后,其研究成果须报请上级研究机构同意,邀请有关专家,采用通讯或会议形式,组织课题鉴定。
28、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由教研室编印优秀成果集和组织会议交流加以推广。重要优秀成果采取指令形式予以全面或局部推广。由教研室组织成果获得者在全校或局部范围内,对接受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推动科研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应用。
29、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根据接受者在推广过程中对原型的不同应用方式和理解接受程度,一般分为“直接应用型”、“迁移应用型”、“发展应用型”三种类型。教研室在推广过程中逐步实现由低级向高级转化,提高推广效果。并在推广过程中,对推广的形式、途径、方法等进行研究,使成果推广更为科研、有效。
九、经费管理
30、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自筹资金、学校核拨,实报实销等形式执行。
31、教研室对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
十、课题档案
32、课题组要系统地收集和保存反映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文件材料,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档案。教研室要加强档案管理,发挥课题档案的作用。
33、课题档案应包括:科研课题立项审定表、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过程性材料(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关主要原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及数据处理材料等;阶段研究计划、中期调查表、阶段性研究报告;学生跟踪观察记录、对比情况,学生个案分析积累;实验班、对比班情况分析;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成果报告;成果鉴定评价、验收及成果奖励的有关材料;成果推广阶段所形成的文件材料;课题组活动记录、教学案例、课件、心得体会、电脑作品等)、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莆田四中教育科研规划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