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莆田四中共五位教师迎着冬日的小雨,急行到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参加福州市市级公开周活动。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教务处李勇顺主任的带领下,各科教师积极参与该校的观摩教学的听评课。
莆田四中生物科的陈丽双和林丽花教师参与了附中上午生物科的听评课,听了两位优秀的生物教师关于《有丝分裂的(第二课时)》的同课异构内容。
在课后评课交流中,四中老师给出点评:第一节是由教育附中的陈德仁老师带来的课程,陈老师是临危受命来上课的,但是全程从容不迫,通过福州当地特色——榕树的细胞分裂为例,由此探讨选取有丝分裂的部位,周期等,又通过一段详细的有丝分裂的动画视频,给学生展示了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最后让学生通过事先准备好的模具,模拟有丝分裂的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有丝分裂有了深刻认识,每一环节的设计和处理均恰到好处。教学中,陈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把有丝分裂的过程讲解得清晰到位,重点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课由福清龙西中学薛统乐老师带来的《有丝分裂》课程,通过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直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通过诱导学生回答问题,层层深入。最后利用贴纸模型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质的数目变化,多角度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上,陈老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时评价,师生互动融洽。
两位老师都能够很好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机会,收获良多。
物理宋锡海老师听了物理科的张炳坤老师上的《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和邹帆老师上的《牛顿第三运动定律》这两节课,宋老师指出: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都紧紧抓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条主线,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以生活中的实际作为教学实例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特别是张老师的太空测质量以及邹帆老师的“拔河比赛”的引课尤为出彩,同时张老师还用实验模拟了太空测质量和邹老师用DIS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太空测质量的原理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明确关系,学生们也通过实验明白了马能拉动车不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总之,通过今天的听课我学到了很多,两位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教学手段创新能力是以后教学中要学习的榜样。
翁建新教师听了25日下午的数学公开课,福州教育学院附中的高中数学备课组长林昱给大家展示了一节关于《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习题课,翁老师交流中指出:林老师从学校的新建的校址特点说开去,给学生展示了新校办公楼的示意图,从身边出发,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出了如何求扇形面中如何设计矩形面积,才能使设计的矩形面积最小,进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探究如果求解一个复杂的三角多项的求最值问题,即添加辅助角求多名化单名的三角问题。应该说林老师设计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引向抽象,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及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开了一节深度学习的数学好课,给听老师们一次极好的思维碰撞,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异地新研习,得知须躬行。
化学唐金开课后交流中指出:第一节是教育学院附中化学教研组长周素琼老师的高三实验复习课,她以学生熟悉的AlCl3制备为情景,通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层层推进,全面复习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仪器的改进等内。教学中周老师也注重一些实验的再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实验中压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通过前面复习铺垫,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物质制备关于实验装置的问题解决模型,不但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也得到锻炼提高。第二节是高二《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由附中李学惠老师为大家展示,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安排了,不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又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实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有很好地落实了“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学科核心素养。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溶度积计算判断,在误食含Ag+的食物后,可否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洗胃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天的紧张参与,大家累并快乐着,此行领略异地的教学风格,莆田第四中学与福州教育学院附中是帮扶共建学校,本次两校教师聚焦课堂,莆田四中教师倾力点拨,共同分享教学经验,福莆共研讨,冬日胜春朝,大家都收获满满,常态化的校际交流活动必将加快两校教育教学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