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省级示范校创建 >> 教育科研 >> 正文
疫情当前守初心 线上教研促成长 ——莆田四中生物组线上微主题、微论坛系列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06】【作者:ylq】 【阅读: 次】【关闭窗口】
01
 如何提高疫情期间的网课教学效率?

时间:2021.9.16 9:00-11:00(第三周)

主讲人: 陈丽梅


 

陈丽梅老师针对几个主流的线上教学软件(学习通,qq直播,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进行介绍,综合考虑使用的难易程度,师生互动情况等,最终推荐大家使用腾讯会议作为线上教学的工具。

同时陈丽梅老师对每个年段的线上教学内容进行汇总:高三目前处于一轮复习阶段,网课内容为必修三的生态模块;高一必修一的知识相对简单,可以按照正常顺序上课;高二安排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神经调节。

最后各个老师畅所欲言,分享疫情期间的备课经验,大家一致认为:线上教学最好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上课课件,统一作业内容。课堂要与学生进行适当互动,切莫一节课讲到底。讲解习题时可以配合白板演示,缓慢讲解。关键时刻各位老师要经常沟通联系,不能掉队      


图片

02

“新高考背景下生态模块的复习策略”

时间:2021.9.23 9:00-11:00(第四周)

主讲人:林仙花

 

林仙花老师通过分析人教版生物必修 3 中 “生物与环境”部分,从知识层面来说除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部分难度稍高外,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社会责任,因此不能轻视。

林仙花老师认为学生想要学好这一模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先构建单元知识导图,强化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建立生态整体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搜集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热点问题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应提醒学生关注种群数量变化的实践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知识水平,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与此同时,刚从高三卸任的教师们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内容如下:1.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2.学生要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并对相关实践应用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3.学生要关注生态环境变化,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共处的建议。4. 生态模块难度适中,指导思想是平稳过渡,但是仍然要关注学生的学情问题,比如学生记不住,答不出等问题,因此建议读背。另外集备时要弄清楚重点要突破的地方,梳理主干清边角,利用高考真题明考点,课后提升限时练。总体来说,学生需要做到梳理知识,回归课本,规范答题,整理错题。

图片
03
生物新旧教材的变化与深度教学的有效实施


时间:2021.9.30 9:00-11:00(第五周)

主讲人:陈丽梅

 


陈丽梅老师做了以《生物新旧教材的变化与深度教学的有效实施》为主题论坛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她对于生物新旧教材变化的体会,并对如何实施深度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丽梅老师特别分享了她所理解的课堂上的深度学习:课堂上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导向、导趣、导思、导法和导行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接着大家就“基于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解决措施”这一主题谈了各自的想法,张国珍老师提议可以借助国家教育云平台辅助教师备课,蔡丽双老师认为新教材课程内容大,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丛雅老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观,李丽清老师则指出对于新教材小字部分,学生应该自主阅读,增加科学思维。



     自孔子杏坛立教,至如今万物互联、云端授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正发生着一次深刻的变革,线上教学研究与交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这段时间举办的线上教研活动,大家通过多次的微主题、微论坛的讨论,进行了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大家满怀教育激情,且行且思,携手砥砺前行,一定能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