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高考究试题谈备考——莆田四中数学教研组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改革系列活动(一)
【发布时间:2022-03-27】【作者:ylq】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考是教育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作为高考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数学科要发挥学科特点,实现育人功能。核心素养归根到底本质就是在复杂综合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怎么考一线老师怎么教才能使得学生通过解决复杂综合的学习问题从而习得未来解决复杂综合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3月24日数学组的教研活动上,林琴老师以《研高考、究试题、谈备考》为微主题,分享了她参加中国教育学会“领航计划”福建省高中教师新高考适应能力提升培训的心得和收获。
一、高考数学试题新特点:
(1)注重情境创设,突出立德树人
对学生来说,读懂题目是一个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力?提高数学阅读力就是提高阅读教材能力,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生成过程。比如吃甘蔗,从地里拔出来、洗干净、切断、吃的过程把外皮一口一口撕下来再品尝到甜甜的甘蔗汁,吃的人参与了整个过程,但是现在的孩子有时候看到的甘蔗却是水果店处理完并切成一小块打包好的直接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参与概念的抽象过程而不是自行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给学生。
(2)坚持稳中求新,正确引导教学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文本,避免出现上新课时补充高考题拔高难度,结果一轮二轮总复习回归教材时发现课本中公式不会推导、习题不会做。新课、一轮、二轮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命不尽相同,但都不能脱离。
(3)聚焦核心素养,服务人才选拔
近两年新高考着力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关键能力、理性思维、探索精神等方面的进行整体架构,形成多点支撑的考查特点,更好地服务于人才选拔。
二、高中数学教学建议:
(1)新授课:以“对数”教学为例。对一新数学对象该如何研究,不是书里面讲什么就是什么。带领学生完整经历“现实背景-概念(定义、表示)-性质-运算性质-应用”过程,鼓励学生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不仅掌握了对数的知识,同时习得研究一个代数对象的基本套路。
(2)单元小结课:加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进而形成知识网络,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的必经之路,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形成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消除如下误区:认为学生成绩差,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是浪费时间。教师要敢于放手、注重引导、加强示范。学生知 识体系自主建构能力培养的基本流程:教师示范→梳理提纲→自我梳理→交流反思→修正完善。
(3)复习课:复习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让学生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想记忆,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复习课应经历教材牵动、问题驱动、思维舞动、交流互动、反思触动整个过程。
(4)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承担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辩证地分析问题、评价和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任务,讲评课应经历数据牵动、借错启动、思维灵动、变中生动、反刍触动整个过程。
在以“探讨数学高效课堂实践与困惑”为主题的微论坛中,老师们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并分享不同课型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理解和实践。翁建新组长分享在高三二轮备考中,特别关注学生是否多听少动,不善于主动思考和探寻问题;学生是否多重视背规律刷题,忽视归纳问题和多元应用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反思数学课堂的变革,通过环节设计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核心素养,真正达成高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