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背景下,按照上级要求,高一高二师生迅速转入线上教学。3月25日上午,物理学科组的老师们齐聚线上会议室,开展线上教学高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
首先由罗智强老师作《关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的微主题讲座。罗老师从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的意义和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展开,阐释了学生的角色、教师的角色、教学资源、学习内容与目标、学与教的方式等五个方面对于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变量,指出教师必须处理好在教学设计中的五个问题:
1. 设计好认知措施
教师要基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在课前做好关于学生对于新知识学习适应情况的调研,关注学生新旧知识间的差距或台阶,是否具有表象基础、是否学过类似的方法,数学知识是否具备等方面。尝试应用类比、进阶式学习策略采用表象同化来帮助学习。而对于表述差异大的内容,需要通过顺应来帮助建构新知。除了新知识的认知调查外,问题解决方面的情况也应做好相应准备。
2. 设计好教学环境和素材
要特别设计学生和学生合作、交流和讨论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创建民主氛围的措施设计。比如一堂课中哪些环节设计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哪些环节设计为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是否设计交流探究成果的环节等。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心态的设计,必须有具体的措施,如明确新知识的重要性及对于后续学习甚至个人理想实现的意义,以及可以介绍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的人文价值等等。要通过精心剪辑课堂录像片段、模拟实验、教具学具应用等素材来实现。
3. 设计好教学目标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两方面来开展教学目标设计。一是课题的内容具有的教育教学功能,二是学生在此学习阶段的可接受性。就某一课题而言,这两方面相互作用而可能达到的认知、技能与能力、态度等的最近发展水平都应该成为课题教学目标。要做到区分主次,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措施要明确。
4. 设计好教学模块、环节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像实验操作这种有较好可预设性的教学过程的模块的设计,以及像学生交流讨论、思维展示交流等动态生成的环节的设计,都需要加以灵活协调,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依据,做到动静结合,生动活泼。
5. 设计好教学思维
教学主线一般由教师来驾驭,以某一问题作为立足点,启发学生思维发散,同样以某一结论的得出作为归宿,使学生思维辐合。思维散而不收,则显得凌乱,缺乏目的性;思维收而不散,则显呆板,缺乏灵活性,这些都影响物理知识的有效构建。教学设计中应很好的把握思维发散和思维辐合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和谐体现。
围绕关于推进高效课堂的具体的做法,老师结合线上教学的实际做了分享。余赛红老师举例谈了线上实验环节的处理。利用小球在磁铁吸引下做曲线运动的实验视频素材,以互动批注的办法,请学生描绘小球运动轨迹,以及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方秋月老师介绍了线上习题课教学的处理技巧,在整理展示学生的典型错解的图片上,请学生互动点评,并预留时间完成巩固练习,促进学生能力有效训练。
物理教研组组长刘玉树老师做总结发言,结合《莆田四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强调了教学设计应该体现的“三环六步”教学法,要把“读思达展示学生思维”教学模式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设计导学提纲,引发认知冲突;教师解疑释惑,引入教学新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展示学生思维,帮助自主建构;师生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应用迁移训练,提升思维能力”等步骤,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参考,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学生思维,达成“学生自信,教师自信,课堂自信”的高效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