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省级示范校创建 >> 教育科研 >> 正文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解读——莆田四中历史教研组“双新”推进系列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2-04-05】【作者:ylq】 【阅读: 次】【关闭窗口】



图片
新课标| 新教材

    2020年9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在福建高一年级投入使用。与其他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相比,不论是体例还是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为此,莆田四中历史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在“双减”与“高效课堂”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通过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不断探索统编教材的应用。莆田四中历史教研组于2022年4月1日举行的线上研讨活动分别围绕微主题《统编教材下历史图片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与微论坛《选必教材下的主题教学与教材处理例谈》展开。

图片
主题| 左图右史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在历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实施德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正确人生观,努力践行中国梦的重要环节。马莺在《让历史插图“活”起来》一文中提出:“给插图配音;给插图设问;给插图找伴;给插图揭秘;给插图解读。”郑菲菲老师从“左图右史”角度解读了统编教材的图片史料。她从图片史料的类型、特点、功能等方面例举教材中的具体图片分享了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她抛出自己的思考,即历史图片在教学中要面临哪些挑战?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其他老师的思考。随后,郑老师结合具体课例《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分析了教师们在运用插图时应遵循的原则,如科学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目标性原则、适当补充原则等。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解读课标、分析教材和了解学情基础上,要选择合适的插图,以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析图的方法。


图片
微论坛| 主题教学

       选择性必修课程以“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的方式探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多样性,选择性必修崇尚专题拓展,课标要求与课程内容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题眼。本期微论坛《选必教材下的主题教学与教材处理例谈》中,不同学段教师们交流分享了自己在研读统编教材中的收获和理解。史丽红老师指出,对于选必教材,认真按选必章节完成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单元导语、目录等确立单元主题,并适当将《纲要》所学内容带入,夯实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础,构建完整的线索。宋骆燕老师认为主题式教学的主题应该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而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起指导作用。因此,确立的主题必须切合课程标准,反映课程标准。蔡怡斌老师则提出重整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符合史事之间的正确逻辑,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帮助学生重建知识结构。谢紫德老师围绕教材内容整合实践方面,阐述了对同一单元内的相关内容与对不同模块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的实践方式。此外,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表观点、碰撞思维,使微论坛真正做到从“微”口切入,打开“大”格局。

高效教研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辅助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包括学习聚焦、思考点、史料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与拓展、人物图像、地图、历史图景等等,是编者精挑细选、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如能科学运用可以令课堂丰富有趣、别开生面。在今后的教研中,我校历史教研组将继续深入研读、充分挖掘教材,以优化历史教学主题,探索高效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