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规律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设计 ——物理高效课堂系列教研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2-04-05】【作者:ylq】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格言 |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月春风悄然至,万里河山待尽览。疫情虽使我们暂时停下了一览美丽山河的脚步,但是党旗飘扬,教育事业无法停滞,党员教师必须负起责任,为学生创设高效课堂,更好的把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进行连接,学生才不会选择“躺平”,而积极主动的创造。在“双新”课堂与“双减”政策的要求下,物理组的教师们在不断的思考并践行。
物理学科深入开展基于“读思达展示学生思维三环六步教学法”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认真总结谋划聚焦具有物理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4月1日上午,物理组举行了微专题《物理规律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设计》教研活动,继续探索总结在物理规律课型中的高效教学。
首先由物理教研组组长刘玉树老师作微专题讲座《物理规律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设计》。讲座围绕物理规律的类型、物理规律的学习过程、物理规律的教学策略等三个层面展开。指出物理规律的类型包括归纳型规律、演绎型规律、和经验型规律。
归纳型规律的学习过程是由问题情境、科学猜想、设计实验、合作探究、结论交流、归纳规律、到规律应用等七个环节组成;演绎型规律的学习过程是由问题情境、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逻辑推理、规律的发现和确立、规律的使用范围到规律的应用等六个环节组成;经验型规律的学习过程是由经验事实、整理分析、初步试验、合理推理、总结规律到规律应用等六个环节组成。围绕不同的课型,结合实际课例进行深入剖析,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最后提炼了三种物理规律类型的教学策略,指出针对归纳型规律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针对演绎型规律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推导过程;针对经验型规律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在规律的教学中,减少教师的讲题时间;归纳型规律教学中,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演绎型规律教学中,确保学生自主推导的时间;经验型规律教学中,确保学生表达交流的时间。要设置问题情境,探明规律学习的基础;搭建思维台阶,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通过有序引导,形成完善的规律知识结构。
在微主题讲座之后的微论坛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学生物理规律的学习过程的问题情境设置、实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物理思维培养等分享了经验做法。郑金山校长作重要讲话,指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口诀化”的机械记忆学习为高效学习,要建立在有效了解学生对物理规律学习过程的基础上,以对问题解决、实验探究、分组合作学习、思维展示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经历探究、推导、推理的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