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集体智慧 打造高效课堂 ——莆田四中政治组推进“高效课堂”教研系列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2-03-31】【作者:ylq】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课前有研讨
课中有碰撞
课后有思考
碰撞出来的智慧火花
点燃着我们的教育热情
2022年3月22日,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莆田四中政治组教研活动转为线上研讨,虽然隔着屏幕但是却丝毫没有减少政治组同事们教研的热情。整场活动井然有序,凝聚智慧体现高效。
教研活动以余雪琴老师做的《高效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法治意识的对策》微主题开始,余老师从法治意识的内涵说起,结合法治意识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她认为目前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多采取机械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培养,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学生在面临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维权或者其他法律问题时常常摸不着头脑,这就导致了法治意识的缺位或者“变味”。另外高中生大都对法治知识不感兴趣,大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反正我自己不犯法就行了,学不学法与我无关”,所以就没有积极地对待课程中法治知识这一块的内容。面对这样的情况她提出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研读教材,转变教学策略,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与会的老师边听边记,对选择性必修三这块的内容也充满了好奇。在听取余老师的发言后,大家对法治意识培养中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瑞雄老师认为要仔细研读教材,增加知识储备量,必要时要学习参考《民法典》相关内容,充实法律知识,提升教师自身法律素养。郑秋玉老师提出新课改要求下的老师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教书匠”,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各方面的素养。郑炜燕老师提议可以组织课外考察活动。比如参观调解中心、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认识其功能和作用。黄雪梅老师认为作为老师也应该多多学习法律知识及理论,尤其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素养,更应当对法律心存敬畏,树立法治信仰,同时也应该具备处理基本法律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陈正洪老师建议法治意识素养还应该包括对法律知识或者法哲学知识问题的理解、领悟及理性思维能力。所以选修二在授课中要注意设问有效性、情景材料选择要贴近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际运用、分析能力。陈新国进行总结,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注重法治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模拟实际情形进行课堂展示。如模拟商业合同签订,也可以组织模拟求职、招聘、应聘等活动。既要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件促进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又要利用时事资源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
“双减”背景下,莆田四中政治组老师们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着眼学生成长,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