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中教 在教中学——莆田四中历史教研组推进高效课堂系列活动(一)
【发布时间:2022-04-09】【作者:ylq】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总体原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凸显学生的自然个性,使其和社会发展共同进步、和谐共赢。
——《莆田四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根据《莆田四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莆田四中历史教研组开展持续性的教学实践,通过常态课与观摩课活动、个人学习与教研集备结合,以“名师经典示范课”“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展示课”等观摩课示范引领、同课异构PK展示、主题研讨等形式,深入探索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实践路径。
从高中历史学科来看,“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进而满足教育的社会和个人价值。
2022年4月8日集体教研的微主题环节中,欧阳润老师分享了他对《高效课堂下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的思考与经验。他认为,将微视频与导学案有效整合,既能挖掘背景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也能为主题式教学奠定基础,辅助教学主题的突破。但微视频不完全等同于微课,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资料,并将其融入导学案的设计中。“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应用于课堂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应用于课外则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随后,蔡怡斌老师结合微主观的观点,对本周的常态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进行了二次说课。自2021年9月在我校“青蓝工程”活动中,胡茂强、宋骆燕、陈悦菡三位老师与蔡怡斌老师结合师徒,开展了常态听评课,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在本周的说课、磨课与听评课中,蔡老师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反复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在交流中,老师们也加深了对高效课堂的领悟,最终呈现了虽不完美但颇具亮点的一节课。
在二次说课中,蔡怡斌老师阐述了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提出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可能影响课前预习成效,从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在主题式教学与学生探究活动等方面多下功夫,尤其是通过有效问题链开展高效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开展反思性学习或互动性学习,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微论坛《历史学科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中,高三学段的教师们更是从高三二轮复习的视角,提出应根据新高考的命题方向、命题角度等,更为全面地了解新高考,引入丰富的复习素材,锁定考点,提炼核心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探析历史知识点,拓宽历史素材,纠正易错点,创新复习方法,实现高中历史的高效复习。姚苗苗老师分享了她以真题为点、以教材为线的复习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正向反馈,这也鼓励了高三备课组老师们继续尝试与总结。此外,高一、二年级的集备组老师也分享了对统编教材使用中挖掘教材辅助系统、设计核心问题链等做法和经验。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在历史教学中,莆田四中历史教研组将继续在努力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不断回顾、坚持反思、深入探索,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