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上午,地理组在校图书馆二楼阅览室开展常规主题教研活动。首先由主题主讲人范晓燕老师分享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是“怎样设置恰到好处、有深度和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围绕这议题,范晓燕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问题导学是什么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把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结合起来,充合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问题导学” 是一把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 二、如何开展问题导学 1.课前自学:教师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利用微课或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2.课堂深化: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馈为链条,课堂围绕问题链条,以课始检测、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活动过程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重点和设计问题的落脚点。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课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变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提问导学。 3.课后拓展:应用设计好的校本作业,巩固知识和提升技能。
![]() ![]() 三、开展问题导学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和“引”。很显然,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所有问题的答案不是通过看书找到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的,而是通过探究得到的。不通过探究,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不通过探究,就无法正确地把握知识;不通过探究,就不能自主地运用知识。所以在开展问题导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层设计因材施教;(2)关注生成及时调整;(3)注意时长把握时机;(4)注重引导分解问题;(5)激发兴趣培养意识。
随后与会教师们围绕“问题导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高效课堂的指引下,教师除了要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要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预设和应对准备。 ![]()
最后组长翁明聪老师也从备课-问题设置-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去阐述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 1.提出“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备课:“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备课任务,简单地说概括为四个字:教啥、咋教。具体来说应着重完成以下几个任务:第一,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深层次的、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第二,考虑不同阶段的引导性语言及技巧,即在课堂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对策;第三,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正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寻找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生活实例。 2.“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问题设置:第一,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即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链;第二,问题的提出要选好时间、地方和方式,也就是要做到恰到好处;第三,问题应具有可探究性、有深度,是真正适合学生。 3.“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第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应遵循一个基本的程序,那就是“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总结,知识生成-科学训练,巩固提高。”第二,坚持科学引导,学生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开始,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预习目标,引导学生看书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阶段,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准备和学生的反应,随时给以启示性的语言,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在交流质疑,合作探究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点拨评价;知识的生成,也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的。 “问题导学法”这一模式的引入,不仅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还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