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共读教材 提质增效——莆田四中地理组主题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21】【作者:ylq】 【阅读: 次】【关闭窗口】

2022年10月20日上午,地理组在校图书馆二楼阅览室开展常规主题教研活动首先由主题主讲人廖彬老师以(地理I)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为例,分享高中地理阅读教学案例探究





《地球的历史》这节课的课程标准强调要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本节的核心内容是地层、化石、地质年代表等概念,通过化石确定地层的年代和推断地理环境、地球的演化过程。这节课需要学生运用时空的视角,认识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等概念,并掌握通过化石确定地层的年代和推断地理环境、地球演化过程的认知方法和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以“时空的人地协调观”为统领,培养学生探索地球的科学精神、推断地球演化过程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图表阅读能力。

《地球的历史》这节课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地层、化石、地质年代表的基础知识铺垫,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容易出现概念的直接陈述,导致学生觉得乏味,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廖彬老师的课堂实例依托情境,以问题链为线索,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是什么”——“对应哪个时期”——“为什么”——“有什么特征”的问题链设计,层层递进,启发学生地理思维,并在启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思考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并落实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简图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用一天24小时来表示,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随后与会教师们围绕《地球的历史》这节课积极分享自己的设想和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安排,大家各抒己见,在合作研讨中汲取集体的智慧。在高效课堂的指引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地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照导学案主动完成学习。地理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导学案与情境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最后组长翁明聪提出构建高效课堂要注意以下两点:(1)高效课堂不要浮于表面,不是“提问学生”,或者“让学生讲题”就是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要让每个学生既“学会”,又“会学”——“学会”即学习并掌握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会学”即让学生学会学习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鼓励“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会的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不会的学生”通过与“会的学生”多探讨交流,慢慢也会了。(2)高效课堂要凸显美丽,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廖彬老师的课堂情境创设,既灵活有趣,又能让学生置身其中,这就很关键,很值得在大家学习。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每个教学工作者的内心,我们一直走在“应用与实践”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