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引领高效课堂 聚焦三环六步——荔城区高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跟岗实践汇报活动暨莆田第四中学教育集团校际交流活动(莆田四中基地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4-25】【作者:czh】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为了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荔城区高中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遵循荔城区高中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022年4月21日上午,在莆田四中开展了荔城区高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跟岗实践汇报课研讨活动暨莆田第四中学集团校际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两个会场,由3名骨干培养对象参加。莆田四中会场开展汇报课的教师为廖彬老师和范晓燕老师,莆田十五中会场为关碧玉老师。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读思达,展示学生思维三环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提供导学提纲、设计活动创造阅读机会,形成对话,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基于学生掌握的基础,创设更深层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高阶思维。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展示思维过程。教师点拨,帮助自主建构,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图片
成长之路 携手共进
(莆田四中会场)
图片

莆田第四中学廖彬老师与范晓燕老师的汇报课课题为高考二轮复习中的《水体运动》。在新高考题中,水体运动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陆地水体补给等知识点上,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试题材料多选择具体区域的河流、湖泊、湿地的水文特征,综合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引导考生思考人类活动与水体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廖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学习湖泊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湖泊的概念、组成及分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然后通过对情人湖演化的案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由果推因”的学科思维和认识“一果多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的养成。通过了解情人湖的演化历程,树立学生科学发展观和人地和谐的基本理念。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湖盆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相关资料素材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廖教师教学素养高,教态亲切自然,把握课堂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小组合作互动成效好,师生配合好,探究氛围好。由学生通过案例自主分析,培养学生“读思达”良好的学习素养。

范晓燕老师则是通过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角度分析湖泊的演化与变迁。首先,范教师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上台展示并描述三类水循环的过程。在探究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指出人类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谋求人水协调。水量平衡是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教师运用实例,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说明水循环对湖泊演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变化,探究湖泊的转变,并结合高考题进行真题演练。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范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探讨,进行小组合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引导,做好听课笔记,对于课本知识有了系统化、具体化的认识。

图片
自主探究  知行结合
(莆田十五中会场)
图片

莆田十五中关碧玉老师的课题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一课时》,主要的知识点综合性强,主要培养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建立。关老师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说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理论依据和规划目的,说明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原因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然后通过结合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让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其地理背景及其分类。结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让学生学会简要分析其地理背景,说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及案例了解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图片
齐心协力  倍道而进
图片

(莆田四中评课会场)

    课后,听课教师集中在办公楼二楼会议室进行评课活动。在莆田四中地理组翁明聪组长主持下,听课教师积极表达了对这两节课的看法。大家认为两位老师各有特色,都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教学,学生学习探究主动性强,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选取的情境材料比较适合高考二轮复习,设置针对性问题探究,采用“导学-解惑-思维-展示-归纳-训练”六步教学法来探究湖泊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从阅读到思考再到表达的能力。

翁明聪组长指出在高三第二轮复习当中,两位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第一,要建立以微专题为核心的系统化练习训练模式,通过微专题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系统化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以逻辑和综合思维为主的学科思维模式来巩固知识体系,并训练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其次,在微专题的教学和知识体系的讲解过程当中,要适度的培养建模分析意识,建模分析非常有利于讲解地理知识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而形成总结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等辩证性地理思维,因此,适当的加入建模训练和地理事物的模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三,要加强学生之间团队协作,通过合作学习,对教师依据本节的重难点抛出问题,进行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成果。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迸射智慧的火花,通过集体的力量提高复习效率。

(莆田十五中评课会场)

    汇报课结束后,莆田十五中评课由柯东华老师主持,在柯东华老师的主持下,各位指导老师与听课教师一起研讨教学心得,分析上课情况。各位听课教师表示该节课的课件制作得直观生动,浅显易懂,重点突出,设计的课堂问题较有针对性,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强,教师能够引用身边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掌握知识。指导老师陈超对该节课表示了肯定,指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基础,能够运用图文资料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不同区域建设主体功能区:地理背景和分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学生对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了解较少,获取信息渠道较少,部分学生参与性不够。对此,各位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建议,可以在区域讨论上多花些时间,明确各开发区域的类型并设置问题,积极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图片
尽心竭力 精益求精
图片

教师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改变教法,不断创造精彩课堂。通过本次区骨干教师的跟岗活动,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而且把理论、实践、教学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