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一中欧剑雄老师:两位老师都做了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合理,课堂设计合理。但陈秋老师的课堂容量过大,难度偏大,没有注重理想化模型的构建。林志臻老师通过高考题变形拓展,重在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思维能力,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展示,发表观点,效果较好。
市教师进修学院陈国文主任:陈秋老师能以我国最新的科研成果引课,确实效果较好。但是课堂设计内容过多,切入点偏难,不利于学生掌握。应从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入手,处理好教材。林志臻老师的选点合理,梯度递增合理。因为选择了高考题为范例,所以课堂比较合理高效。
化学学科
教学观摩课《醇的性质与应用》《配合物的形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黄如莺老师《醇的性质与应用》
莆田四中的黄如莺老师的课题为《醇的性质与应用》。黄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展示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阐述对乙醇结构的确定方法中各种谱图的作用,探讨发生不同化学反应时乙醇分子的断键位置,对乙醇消去反应演示实验中各个装置的作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学生们说得开心。
张建华老师《配合物的形成》
莆田八中张建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配合物的形成》,张老师从硫酸铜、氯化铜与氨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出发,从生成沉淀到沉淀溶解,检验不同阶段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借助模型,从微观到宏观,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课堂上,学生们看得过瘾。
方敏敏老师《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莆田二十四中方敏敏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她巧设学生分组实验,学生通过测定白醋,雪碧,矿泉水,小苏打水,柠檬水的pH,以及把这些物质加入到蝴蝶兰溶液里,通过蝴蝶兰颜色变化,认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借助手持设备,从微观角度进一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因。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高,做得尽兴。
化学专家点评
市进修学院化学教研员曾新庭老师表扬莆田四中学生课堂上反应灵活,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效果好。
莆田一中郑国雄老师也对三位授课老师给与了高度评价:三位老师都能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课堂上。同时,郑老师也对三位老师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参与活动的老师表示三节观摩课涵盖《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范围大,展示效果好,收益大。
生物学科
教学观摩课《STEM视野下学校厨余垃圾处理方案的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
蔡英娟老师《STEM视野下学校厨余垃圾处理方案的探究》
莆田四中蔡英娟老师开设的《STEM视野下学校厨余垃圾处理方案的探究》,英娟老师基于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三、四中提及的“能够将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STEM)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设置“如何科学地设计一个垃圾处理器来有效处理厨余垃圾”的Stem问题,来举例说明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同时内化与环境污染问题相关的地理核心素养,尤其是人地协调观,使特定区域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践行生物、地理学科素养的落实。课堂上学生的小组代表进行项目数据信息的采集汇报和项目方案的展示,分别从“酵素、蚯蚓塔、家庭分解塔”的模型展示进阶到“机器人2.0堆肥箱”的图纸建模展示,从四个层次上分析模型应用的生物学原理、优缺点并给出评价理由;最后基于学校的地理环境,提出科学合理的堆肥箱选址建议。整节课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训练了学生的信息采集、系统分析、建构模型、书面表达等能力,是践行“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又一个良好案例。
蔡春勇老师《基因在染色体上》
莆田第八中学蔡春勇老师为我们带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新课教学,蔡老师通过孟德尔、萨顿和摩尔根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史导入新课,围绕真实科学情境下的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不同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推理、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通过小组模型建构的活动,深入理解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通过表达交流,进一步对孟德尔遗传定律作出现代解释。蔡老师风趣幽默,富有亲和力,课堂互动氛围热烈,本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生物专家点评
莆田一中,二中等兄弟学校的教师:他们一致认为英娟老师的课能基于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食堂的厨余垃圾这个小事件,展示一个关注生态环境的大格局。在此过程中,英娟老师以自己特有的亲和力,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课堂中,学生通过实践,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蔡春勇老师根据学生学情以及思维和学习能力对教材大胆进行取舍。课堂中,通过“假说演绎”法,引导学生探究,并及时对学生的思维展示进行积极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两位老师都能很好的抓住学生兴趣,并在探索中发现困惑,让学生有驱动力去探索知识。在一步步任务驱动过程中,学生的内驱力完全被激发。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蔡群峰老师给听课教师在理论层面上做了一些分享,蔡老师从高考变化和新课程标准出发,对英娟老师的这节项目式教学课例给予极高的评价,对蔡春勇老师利用科学探究进行科学史教学给予肯定,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两位老师从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