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提出了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这意味着对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四有好教师,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具有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 爱岗和敬业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爱岗是敬业的首要前提,敬业是爱岗的最终归宿。爱岗敬业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种积极态度。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该时刻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信条,把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们热爱学校,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学校的发展为重,服从学校的安排,对于领导交给的任务要尽职尽责地完成。我们要努力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教风,严明的教纪从教。默默耕耘,辛勤劳作,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使自己成为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 二、具有淡泊名利、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情操。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教师就应该具有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思想。因为我们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也不能要求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劳动从物质利益上作出回报,所以,教师就必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甘于清贫,献身教育,并以高尚的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福禄贝尔说:“教育无他,爱与榜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悄然地履行着教育的使命。教师本身就是无言的示范、无声的身教,具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润泽。教育成功与否,在于教师用怎样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对学生内在的心灵的影响是潜在的、无痕的、静默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我们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让学生心服口服,把我们当成良师益友。我们要时刻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三、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扎实学识。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胜任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所以,教师职业就必须发扬不断学习精神,不断钻研业务,拓宽知识视野,才能真正驾驭教材、得心应手,在教学中真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我们学习新课程理念,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有效课堂。注重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具有关爱学生的大爱仁爱之心。 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是人不是神,但爱是教育永恒的轴心。“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 教师对学生的爱比父母的爱多一份“平等”,比朋友的爱多一份“尊重”。“老师就是一份良心活”,在教学中我们与学生交朋友,以慈母般的爱心关爱学生。学生学习中有困难,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辅导他们;学生生活中有困难,我们更是义不容辞地关心他们。当他们出现缺点或错误时,严厉地给他们指出,并和他们交心谈心,使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改正,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只有真正具备一颗仁爱之心,教师的人格魅力才更加高尚和完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将来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心须努力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的同时,要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