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教学评价表
【发布时间:2018-08-01】【作者:吴春山】 【阅读:
次】
【关闭窗口】
评价目标
|
目 标 描 述
|
落实情况
|
理念体现与教学设计
|
正确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模式,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共融。教学设计严谨独特,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
确定适合学生特点与课程特点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效果显著,能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深刻的领悟,较高程度地达成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教学内容设置的适切性
|
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并与教学目标一致,暗含目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身心水平,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教学方法应与课目标一致,并服从、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方法动静相宜、灵活多样、有实效,符合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爱。教学媒体的选择应恰当。总之,合理采用教学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兴趣导向,注重教学过程。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教学组织要合理、顺畅和灵活
|
教学程序和结构要清晰合理,新颖有效。教学组织主次分明,进程紧凑、灵活有序,各环节连接自然流畅。沉着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形并妥善处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教学准备工作的表现
|
主要指教师的备课及教学材料的准备要充分:教学场地的选择恰当;教学环境的设置要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教师的综合素养(品德、知识技能、心理状态)
|
教师对课程的把握要准确,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使用要到位,思路清晰,点拨得法。仪表、教态、语言恰到好处,体现较高的修养与人格魅力,为人公正、平等、负责、理解、宽容、有亲和力,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并成功地激励学生。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学生的反应,即学生满意度的表现
|
学习方式要体现出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生对教师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较高,学习负担适宜;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较好。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刻性
|
能客观地进行反思,分析具体透彻,依据理由充分,语言准确清晰。能从教学实施的反思中,提出课程整体或局部的修缮问题,有利于对课程进行重构与改进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总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