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课程建设】莆田四中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8-08-31】【作者:吴春山】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

    为了传承和弘扬学校文化,凸现办学特色,在继承“勤学、求真、开拓、进取”校风的基础上,我们于2010年秋季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开始,就在综合分析学校办学历史、教学优势和课程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以“厚德养校、质量立校、和谐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为治校方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新特色。

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需要,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16年我们制定了《莆田四中2016-2020年发展规划》,学校不断挖掘、丰富教育内涵,进一步创建具有四中特色的高效能的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学校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实现地方名校跨越式发展,建设“全市一流、省内前列”的现代学校,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管理和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根据《福建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转变育人模式,立足我校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进一步想方设法整合开拓各种资源,加快选修课程建设,逐步构建起具有鲜明四中特色的科学规范、丰富多样、多元开放、自主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他们的高水平差异发展,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思路

    按照2012年深化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以及“重基础、多样化、有特色、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我们开发了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群,在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化的基础上,课程既继承了学校的“刻苦求实”的传统文化,又结合莆田“开放创新”的商贸经济,整体的课程特色为:基础广博、多层拓展、多元开放、自主选择。其中精品特色课程继承了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品读文化经典”等课程,以“特色体育”为核心,结合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特色,拓展“旅游业、法律”等课程开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丰富多元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进而促成学生生动活泼、个性张扬的最优化发展。并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程结构

   根据福建省深化推进新课程的课程建设要求,学校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必修课程中包括福建省教育厅规定的国家必修课程和由学校确定的校本必修课程。学校选修课程按省厅的要求包括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四大类。结合我校学校课程建设理念和目标,在学校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重组,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图示如下:

 (四)学分设置与课时安排(另附表)

三、课程实施

(一)必修课程的调整改革

1.学校必修课程内容

学校构建国家、地方、校本化“三位一体”的必修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国家必修课程为主,地方必修课程是省德育专题教育课程,校本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课程性质

1

《语文(必修一)》

36

2

国家必修

2

《语文(必修二)》

36

2

国家必修

3

《语文(必修三)》

36

2

国家必修

4

《语文(必修四)》

36

2

国家必修

5

《语文(必修五)》

36

2

国家必修

6

《数学1》(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7

《数学2》(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8

《数学4》(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9

《数学5》(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10

《选修2-1》

36

2

国家必修

11

《英语1》(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12

《英语2》(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13

《英语3》(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14

《英语4》(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15

《英语5》(必修)

36

2

国家必修

16

《经济生活》(必修1)

36

2

国家必修

17

《政治生活》(必修2)

36

2

国家必修

18

《文化生活》(必修3)

36

2

国家必修

19

《生活与哲学》(必修4)

36

2

国家必修

20

《历史(必修)第一册》

36

2

国家必修

21

《历史(必修)第二册》

36

2

国家必修

22

《历史(必修)第二册》

36

2

国家必修

23

《地理I》

36

2

国家必修

24

《地理II》

36

2

国家必修

25

《地理III))

36

2

国家必修

26

《物理1》

36

2

国家必修

27

《物理2》

36

2

国家必修

28

《选修1-1》(侧文)

36

2

国家必修

29

《选修3-1》(侧理)

36

2

国家必修

30

《化学1》

36

2

国家必修

31

《化学2》

36

2

国家必修

32

《化学反应原理》

36

2

国家必修

33

《分子与细胞》(必修1)

36

2

国家必修

34

《遗传与进化》(必修2)

36

2

国家必修

35

《稳态与环境》(必修3)

36

2

国家必修

36

《信息技术基础》

36

2

国家必修

37

《多媒体技术应用》

36

2

国家必修

38

《技术与设计1》

36

2

国家必修

39

《技术与设计2》

36

2

国家必修

40

音乐

54

3

国家必修

41

美术

54

3

国家必修

42

体育与健康

36×6

12

国家必修

43

专题教育

36

2

校本必修

44

心理健康教育

18×2

2

校本必修

 

2.必修课开设规划

     学期

学科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语文

必修1、2

必修3、4

必修5

 

 

 

数学

必修1、2

必修3、4

必修5

 

 

 

英语

必修1、2

必修3、4

必修5

 

 

 

物理

必修1

必修2

选修1-1,选修3-1,

 

 

 

化学

必修1

必修2

选修1

 

 

 

生物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政治

必修1、2

必修2、3

必修4

 

 

 

历史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地理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信息技术

选修1

选修2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技术与设计2

 

 

体育

必修1、2

1

2

3

4

5

音乐

 

 

必修

必修

选修

 

美术

必修

必修

 

 

选修

 

专题教育

必修

必修

 

 

 

 

3. 必修课学业水平考试安排

信息技术参加高一学年6月会考。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参加高二1月会考。通用技术及理化生实验参加高二下学期会考。语文、数学、英语高三学年上学期会考。

 (二)选修课的设计与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为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效益,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多样化、规范化,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资源,优化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学校课程开发的途径。

1)直接选用国家课程资源

直接选用国家必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大学学科初级课程、国际课程、网络课程、地方课程,结合学校的学生基础和实际,从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配套资源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引进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根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建设,结合学校新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结构,自主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将传承传统优势,融入时代需求,充分发掘和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开设以“生命教育”为核心,融学科知识、体育素养、创新能力为一体的特色课程,同时建设以物理地理学科为龙头的学科基地,打破选修课程的类别界限,真正形成一体化、系列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3)重组整合课程资源

根据省教育厅课程结构的一般化结合我校原有课程的实际,为了提高课程开发效率,学校将对原有校本课程进行重组和整合,使之适合深化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例如,对原有学科竞赛类社团活动进行重组,重组为大学学科初级课程和兴趣类学习课程;对原有机器人结构设计与编程等校本课程进行重组,重组为职业技能类特色活动课程。

4)合作引进校外课程

我们积极寻求职业高中、当地企业和校友团体的支持与帮助,通过普职课程资源的互补整合,从职业教育引入适合普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选修课程。计划与云度汽车制造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他们的课程资源,使职业技能课程更具地域特色。而丰富的校友资源的利用,则在四中大讲堂的基础上充实校园文化活动,更好地促进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开发。

2.校本选修课程的认定程序

   开发(教师或外校专家、社会教育机构) ——申报(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上交课程纲要及教学进度安排表) ——评估(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专家顾问小组对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作出评估报告)——认定(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认定该课程是否成为校本课程)。课程一经认定,正式成为校本选修课程。

3、学校选修课程开设规划和内容

根据省深化课程改革文件要求和省普通特色高中建设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理念、目标和课程建设特色,通过科学论证,初步计划开设课程(如表所示)。

表一:课程类别的数量和比例

选修课程

知识拓展

职业技能

兴趣特长

社会实践

总课程数

课程数量

24

12

11

11

58

各类课程比例

41%

20%

19%

19%

 

 

 

 

 

 

表二:课程系列化的板块内容

课程板块

课程内容

人文与经典

文史哲知识课程群

语言与文化

1.中外文学欣赏课程群

2.口语与写作课程群

社会与发展

金融类课程群

科学与逻辑

科学与生活课程群

科学与实验

发明制作课程群

竞赛辅导课程群

技术与设计

电子设计课程群

制造类课程群

艺术与欣赏

社团类课程群

兴趣与提高课程群

体育与健康

体育特长课程群

1)特色课程建设

完善生命教育特色课程。生命教育特色课程,融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于一体,从新生入学开始,将文明礼仪、卫生习惯、交通安全、防火防灾、禁毒禁赌、爱家爱国、理想情操、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等细化到每个学期,通过德育课程化,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2)课程分层教学和阶段选修

知识拓展类课程立足于必修和校本选修课的有机结合,计划在分层教学上做出特色。高一共18个班级分成3个共同体选课(数、理、化),每个团体分成两个层面,分别为竞赛提优课程和兴趣提高课程。而在人文课程领域(语、英、政史地),将创建基地校建设推出五个课程群:“辩论”课程群、“中外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群、“《论语》品鉴”课程群、“魅力汉语”课程群、“文史哲”知识课程群。

3)地域经济课程开发

   莆田是一个开放的都市商贸城,制造业、金融业发达,学生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人生规划中多有这些方面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选修课程中我们将着力开发并构建“生涯规划类”兴趣技能课程群:财务会计培训课程、投资与理财培训课程、基础会计、连锁经营与管理培训课程、商务英语培训课程、外贸单证实务培训课程、AutoCAD机械绘图、数控车床等。在开发中加强和地方明星企业的联系,运用校友资源引导和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涯的积极规划。

五、学校课程实施程序与评价

  (一)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程序

1、学校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原则上由任课教师申报,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再开设。部分课程可能由学校指定教师开设,将由教学中心通过教研组落实开课任务。聘请外校老师开课或引进课程由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确定。

2、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学中心统一编成课程目录和选课指南在开课前一周向全体学生公布。

3、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与否将由学生最后确定。原则上每门课应有3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设。

4、校本选修课程的选课、走班办法和途径

    (1)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准备以及学校发展要求来确定每学期供选课程的科目与数量,一般每学期四大类选修课程不少于50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但对个别课程(主要是某些知识拓展类课程)的选修,学校会出台限制性条件。

    (2)学生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自主选课后,学校将尽可能尊重学生的选择。但选课结果会有未知性,学生选课计划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某门课超过了选报的上限人数而无法申报、某门课因选报人数不达到规定人数而不开、某门课因教师的突发情况而无条件开设等)。

(3)学生选课完成后,教学中心公布学生选课情况,并制作学生个性化课表。指定授课地点,学生按课表走班上课。

(二)学分认定

学生完成相关课程模块的学习,即可提出学分申请,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组织学分认定。根据修习课程的性质,学分认定形式主要有三种:

1)学业认定:主要适用于必修课、知识拓展类和部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学生必须完成相应选修课程的学习课时;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完成相关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表现良好;参加课程相关的书面考试或操作考查,成绩合格。以上三项均达标者,由课任教师按照18学时1个学分给予认定;不合格者,可以申请一次补修,补修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

2)证书认定:主要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以及与竞赛相关的选修课程。对于具有音乐、美术或体育特长,并获得省、市级教育部门颁发或认定的荣誉证书的同学,经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确认后,将按照《福建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标准直接给予认定。

3)过程记录认定:主要适用于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相关的活动记录、总结或报告,由学生会、团委或指导老师按照活动13.5小时为1学分、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为2学分的标准,审核确定后给予认定。

六、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一)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学校成立以郑金山校长为组长、学校相关领导为成员的深化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得以务实高效地得到贯彻实施。

 长:郑金山

 员:林建亭 林炳煌 叶元煌 胡茂强 中层行政 家长代表、区进修学校

 责:把握学校课程的发展方向,统筹决策协调与学校课程相关的各部门工作。下设三个机构:

1、课程评审委员会

主任:郑金山

副主任:林建亭 林炳煌 叶元煌 胡茂强

成员:教研室、教务处负责人、各学科组长、区进修学校教研室、家长代表

2、学分认定委员会

主任:郑金山

副主任:林建亭 林炳煌 叶元煌 胡茂强

成员:教研室、教务处负责人及各学科组长

3、学生选课指导中心

主任:郑金山

副主任:胡茂强 教务处负责人

(二)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组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学校课程实施的工作管理,切实提高我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科研处、教学处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组。

组长:郑金山

成员:教研室、教务处负责人及各学科组长

具体分如下四个工作小组。

1.课程实施研究开发组

负责:教研室

主要职责:成立专家指导组,邀请大学、省市教科所、教研室等专家定期对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作指导、评估和会诊;加强对新课改各项工作的跟踪研究,尤其是对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关注并作深入研究。制定《校本课程申报开发、审定奖励管理办法》,开展既有地方特色又能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学校课程,保证我校课程正常、有序、有效、规范地开发和利用。

2.学生选课指导和课程编制组

负责:教研室、教务处

主要职责:编制《学生选课手册和指南》,提供详细的科目模块的安排,建立学校选课平台,方便学生选课和学校排课、代管费结算工作。根据国家、省、市课程指导意见和计划,结合学生的课程选择情况,编制全校的科目模块安排、编制模块课表,检查了解教学进度及学生选修情况,组织全校学生的学业考试。

3.学分考核、认定管理组

负责:教研室、教务处

主要职责:制定《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生学分重修管理意见》,严格按学分认定的程序操作,建立学生学分档案,及时认定、注册,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

4.研究性学习管理组:

负责:教研室、教务处

主要职责:制定《学生研究型学习实施方案》,人人参与培训、选题、开题、研究、结题等多个环节,并安排老师及时予以指导,并做好记录认定工作,同时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每年予以公布评奖。

(三)课程实施教育管理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工作,督察相关职能处室及时制定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学生管理方法和制度,激励学生走进新课程。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政教处、安保处、年级段、团委和班主任为成员的课程实施教育管理组。

组长:郑金山

成员: 年级段、政教处负责人、班主任

具体分如下2个工作小组。

1.教学班行政班协调组

负责:年级段 政教处

主要职责:制定《教学班行政班管理细则》,防止出现学生真空地带,探索全新的学生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2.学校、社区、家庭联系组

负责:政教处

主要职责: 制定《学生社区服务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和《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时总结反馈表彰,并做好登记归档工作。

(四)课程实施后勤保障组

为了更好地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后勤保障。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挖掘开发校园现有各种办学资源,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合理节约,发挥最大功能。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总务处为成员的课程实施后勤保障组。

组长: 林炳煌

成员: 总务处负责人等

负责:总务处

主要职责:按照新课改要求,切实加强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等设施建设;安排好选修教室、学生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