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四中!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四中 >> 资源中心 >> 文章交流 >> 正文
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8-09-18】【作者:czl】 【阅读: 次】【关闭窗口】

     新教材的编写思想有四点。一是紧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二是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应让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三是注重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四是注重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本次教材的特点与结构有三个。一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二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层次性。高中阶段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承上启下,内容设计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突出对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探究及思维能力培养。

本次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给我们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详细讲解了每个单元的课时划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建议和经典的教学案例,对我们的教育教学非常有指导意义。

信息技术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探究并重。对于高中学生许多探究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否则一节课40分钟,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起始阶段应当以讲授的知识点为载体,设置各种问题情景,以探究过程为主,从中渗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同时可选取较简单的题材让学生进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的探究活动,以后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的开放性探究课题,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业评价已不再是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是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接班人

通过阅读该书籍我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也随之更新换代,这次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把新课标理解的深入透彻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性。在教法上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法,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教学服务。(信息组 祁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