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讲述了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九品小吏李善德受上官哄骗,接下“荔枝使”一职,要在杨贵妃诞辰之日将岭南鲜荔枝运送到长安。 李善德面临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岭南与长安相距五千多里,而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喊出“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他带着算盘和舆图,深入岭南,数度测试转运之法,反复推演路线时辰。 在这个过程中,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任务,于是放下身段,联结各方力量。他获得了果农阿僮的技术指导与人力支持,赢得了林邑奴的拼死效劳,也争取到了沿途官府的支持。 最终,李善德成功将荔枝运至长安,但他看到了运送鲜荔枝背后各方利益的博弈,以及百姓所承受的苦难。面对杨国忠欲将荔枝转运常态化的计划,他坚守良知,直言进谏,揭露转运背后百姓的悲惨遭遇,最终得罪权贵被流放岭南,但也因此躲过了安史之乱。 读完《长安的荔枝》,我深受触动。从李善德身上,我看到了拼搏的力量。在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他没有丝毫退缩,这种“再试一次”的勇毅,让我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应轻易放弃,只要勇于尝试,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也深刻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李善德通过与阿僮、林邑奴等人的合作,才得以完成任务。这让我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实现目标。而且合作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要找到彼此的利益交汇点,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李善德在成功后坚守良知的行为令人敬佩。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他没有迷失自我,而是选择为百姓发声,这种对内心是非判断的坚守,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让我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诱惑和压力,能否像李善德一样坚守自己的底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这本书不仅是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激励我们要勇敢拼搏、善于合作,更要坚守自己的内心。(英语林丽珍)
|